• 111阅读
  • 0回复

把春旱消灭在冬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1
第3版()
专栏:

把春旱消灭在冬天
胡梅生 邹广荣
编者按:冬灌是预防春旱,争取小麦丰产和春播作物适时播种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我国又发生了严重的旱情,不少地区一、二百天未下透雨,小麦、棉花和其它作物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明年是否还会发生类似旱象?为了防患于未然,今冬大力推行冬灌,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力争把春旱消灭在今冬,这是我们在农业生产上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方面。
冬灌,是在冬季结冻前后对越冬作物和春播白地进行的储水灌溉。它是争取夏收作物特别是冬小麦丰产和棉花适时播种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春旱、战胜春旱的有效方法。从我国气候特点来看,除个别地区春季多雨外,大部地区都是冬春少雨,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仅三百到六百毫米,冬春降雨只约占10%左右。但是,冬小麦这时期的需水量,一般超过降雨量数倍。所以,春季干旱严重威胁着小麦生长和春播作物的适时播种。生产实践证明,大搞冬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战胜春旱威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省农民,把小麦冬灌称作“盘根水”,意思就是小麦冬灌,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分蘖;有的还说,“棉花要全苗,冬灌不可少”,这也是说棉田冬灌,是保证苗全苗齐的重要关键。
冬灌对增产的效果非常显著。据北方典型地区调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冬灌过的小麦比不冬灌的一般增产5%到10%,最高有达20%到30%以上;棉花增产3%到15%。
冬灌的几种作用
根据各地对冬灌的调查和试验观测,归纳起来,冬灌有以下几个作用:
1、储水保墒,预防春旱。冬灌过的土地,经耙耱、松土、镇压等保墒措施,到来春,土壤含水率较不冬灌的高5%到8%。据河北省石津渠灌区1953年至1957年的试验观测,小麦于11月中旬进行冬灌,灌前结合灌水施厩肥一次,灌后七至八天进行疏松表土镇压,来年解冻前后进行“顶凌”耙耱,小麦返青时的土壤水分,均保持在20%到26%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返青用水。不冬灌的麦地,虽然采取同样保墒措施,土壤水分低于14%,小麦生长因水分不足受到一定抑制。又据山东高唐县1958年棉田进行储水灌溉的调查,12月上中旬进行冬灌后,在冬季进行二到三次耙耱保墒,至次年4月上旬播种时,土壤水分达15.25%,未冬灌的地只有7.9%,低于棉花播种适宜的含水率
(12%到15%)。所以,冬灌不仅保证了越冬作物小麦等冬季和早春的需水,做到安全越冬和提早返青;也使棉田能有适宜的水分,便于适时下种和出苗。
2、调节土壤温度,防止冻害,疏松土壤。冬灌与不冬灌,由于土壤水分的不同,水的容热量大于土的容热量,致使土壤温度的变化,产生很大差异。水分多的土壤温度,在整个冬季,都较水分少的土壤为高,日变化幅度也较为平稳。据河北省农业科学院1955年在石津渠灌区的试验观测,在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期间,冬灌的麦田土壤温度较不冬灌的平均高摄氏零点二度到一点七度。日变化幅度也较小,1月15日七至二十一时,表层十厘米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不冬灌的为零下七点七度到五点五度,冬灌的则为零下六点四度到四点四度;日变化幅度冬灌的比不冬灌的较小。由于冬灌过的土地地温较高,故能保护小麦安全越冬和防止早春晚霜侵袭。据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1955年调查,冬灌的小麦越冬死亡率为3.4%,不冬灌的为8.8%。陕西汉惠渠灌区1955年2月受到一次寒流侵袭,冬灌的麦苗受冻率为4.7%,未冬灌的为31.7%。河北省农民也流传着“湿不冻,干冻死”的农谚。这都充分说明了冬灌对防止冻害有显著作用。
棉田冬灌较春灌的地温也高,因而可以提早春播,棉籽扎根快,出苗早,并能促使苗全苗壮。据河北石津渠灌区1956年观测,4月10日播前十天内土壤温度,冬灌的平均为十一度;3月13日进行早春灌的则为十度半,较冬灌的低零点五度。又据河南安阳市吕村公社1959年4月1日调查,冬灌地播前地温为十一点一度,比在3月中旬进行春灌的地温高一点三度。同在4月6日播种,冬灌地4月28日齐苗,春灌地在5月3日齐苗,推迟五天。冬灌地缺苗率占4.3%,比春灌地缺苗率少2.5%;现蕾期也比春灌地早三天,增产10%。
此外,冬灌后经过冻消作用,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促使肥料分解、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3、减轻病虫害。冬灌后,土壤温度增长,加上冰冻影响,不利于某些害虫的生长。麦蚜虫和红蜘蛛,是为害小麦很大的害虫,冬灌地比不冬灌的就少得多,甚至没有。同时,由于灌溉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强对病害的抵抗力。根据陕西渭惠渠灌溉试验站1954年的调查,冬灌的小麦秆,黑粉病发病率为14.6%,未灌的为18.54%。
4、结合冬灌,冲洗盐碱土,改良土壤。在盐碱地区,利用冬季地下水位低、蒸发量小的有利条件,结合冬灌,采用较大定额的灌水,可以冲洗压盐,使表土盐分下渗,有利于来春播种。
风沙多的地区,在秋耕后,因风力大,容易吹走表土。冬灌以后,表土冻结,可防止沙土被风吹走。
5、充分利用冬季水量,缓和春灌水量和劳力不足的矛盾。冬灌麦田和棉田,按零点五米深耕作层,平均增加水分5%到10%计算,每亩可增储水量二十到四十立方米;全国冬灌储水,就可达到五十亿至一百亿立方米。这样,冬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春灌用水紧张局面,达到扩大灌溉面积的作用。
冬灌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我国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的农民,历来就有冬灌习惯。大跃进以来,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冬灌面积大大增加,冬灌地区由北方发展到南方,冬灌对象由小麦、白地发展到其它作物,灌水技术也有很大提高。现将各地冬灌技术经验,归纳如下:一、冬小麦冬
灌的灌水技术
小麦冬灌,是在麦苗幼小、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进行的。灌溉时,应注意掌握以下环节:
1、灌水时间。小麦冬灌时间,取决于气候、土壤水分和麦苗生长情况,一般是10月下旬开始,至封冻后无法引水时停止,灌溉一至二次。第一次称为“盘根水”,在“立冬”前后进行,灌这一水,主要是弥补播种时土壤水分不足;对深翻的土地还可使土壤塌实,对于大量施用肥料的丰产麦田可以防止“烧苗”现象发生。第二次称为“封冻水”,在“大雪”前后进行,以灌后水能渗入土中,日消夜冻最为适宜。这次冬灌,最迟不宜超过上大冻以前,否则灌后水不能渗入土中,容易产生“凌抬”断根现象,伤害麦苗,造成减产。
2、灌水量。小麦越冬生长,土壤含水率一般不宜低于17%。即使土壤含水率在17%以上,进行冬灌,仍有显著增产作用。冬灌水量大小,根据土质、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深浅等情况决定。地下水位高、底墒足的,灌水量可以小些,反之,灌水量可以适当加大;砂性土质、保水能力弱的多灌些,粘性土、保水能力强的则可少灌些。一般灌水定额每亩五十至七十立方米,少的三十至四十立方米。
3、灌水技术。随着农业“八字宪法”的全面贯彻,丰产方、园田化的实现,要大力推行小畦灌溉。在种麦之前,结合整地,把田间工程及附属建筑物修好,种麦前后,把畦子打好。畦田规格,根据土质、地面坡度而定,坡度大、土壤透水性弱的,畦田宜长,反之,畦田宜短。
合理掌握入畦流量,是提高灌水技术的重要环节。流入畦田的单宽流量(每米畦宽进入的流量)一般掌握在二——五每秒升之间为宜,坡度平缓、透水性强、畦田长的,可以大些,反之则宜小些。单宽流量如过大,会冲刷地表,伤毁麦苗。
4、耕作技术要和冬灌相结合。小麦进行冬灌,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必须和它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冬灌作用。如果肥料不足,冬灌后会产生麦苗发黄现象;灌水前或灌水后,最好能追施一次厩肥。为了防止龟裂,保住地墒,如灌后尚未上冻,应进行一到二次冬锄,或耙耱、镇压。
二、白地冬灌的灌水技术
棉田和其它春播白地,冬灌作用主要是储水保温,保证来春及时播种。白地冬灌时间,在前作收获以后,即可进行,直至封冻后不能引水时停止。灌后日消夜冻的时期是冬灌最为适宜的时候,这时期灌水利于保墒。但这段时间不长,又和小麦冬灌用水有矛盾,为了争取多浇一些地,白地冬灌可以提前进行。
白地冬灌的水量要大些,一般约每亩六十到一百立方米。粘土地,保水能力强,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的,定额可以适当减少。盐碱地为了压碱洗盐,定额可大于一百立方米,但须注意排水出路,以免引起地下水剧烈上升。灌水方法可采用畦灌法,井灌区还可采用小畦灌。
白地冬灌和农业耕作技术密切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冬灌的白地,灌后要立即耙耱保墒;晚冬灌的,次年开春后要抓住有利时机,在开冻后约一市寸左右、进行“顶凌”耙耱,防止水分散发。
白地冬灌,最好先施上底肥,进行冬耕,然后灌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