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光辉的里程——记下放干部刘耀寰大办农业的模范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2
第3版()
专栏:

光辉的里程
——记下放干部刘耀寰大办农业的模范事迹
新华社记者 姚燕戈 广西日报记者 向家松
在广西罗城县古毛坳、龙江河畔,到处流传着这样两首山歌:
“天星越数星越多,
书记好处箩排箩,
老人当做故事讲,
小孩拿来唱山歌。”
“不唱前朝与后代,
只唱党的好主张,
能文能武好干部,
知心书记刘耀寰。”
人们颂扬的这个“知心书记”,就是中共广西僮族自治区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的下放干部、天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耀寰。
两年多来,刘耀寰在农村中落足生根,埋头苦干,他领导的公社,先后受到自治区、专区和县的二十一次奖励,成为专区和县的满堂红公社。刘耀寰被评为全县公社党委书记的标兵,先后获得了自治区、专区、县的七次奖励,成为农业战线上下放干部的光辉榜样。
在农村落足生根
1957年冬,刘耀寰响应党的号召,从南宁来到罗城县安家落户,先后在祥贝、乔善、天河三个公社担任党委书记。1953年他调到南宁工作前,曾在农村当过区委书记,领导过农民搞土改、组织互助组。一想到过去那段火热的农村生活,他就无限向往。因此,他在离开南宁时就决心要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
他下放时,农村正掀起以水利为中心的生产高潮。他一到公社,就和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时,社员们对他还不了解,有一次他去耙田,女社员韦玉英瞅了瞅他穿的那身蓝制服,不大相信地说:“你是来耙田吗?”
“是呀!”刘耀寰说。他把裤腿一卷,便跳下田在深过半膝的泥浆里,一脚低一脚高地使牛耙起田来。韦玉英看他虽然耙得不太好,但是满头大汗,泥浆溅了满身,心里对他实在敬佩,她倒了一碗开水放在田头,一把抢过犁耙,说:“书记!你喝口水休息休息吧!”
社员们看到刘耀寰无论轻的重的,什么活都拿得上手、挑得上肩,和社员亲如兄弟,没有一点架子,都欢喜和他接近。社员们一谈起他来就亲切地说:“我们这个刘书记,真是党和毛主席教养出来的好干部!”
群众的“小学生”
刘耀寰长期离开农村搞机关工作,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工作都陌生了,一投入大跃进的新农村,就遇到许多困难。
1958年,他在乔善公社凭着满腔热情,种了一亩蔸靠蔸的密植丰产试验田。他虽然搬到田头睡觉,辛辛苦苦忙了半年,但由于种得太密,而且不懂得怎样施肥护理,禾苗只长叶不长穗,都倒伏烂死了。当时,社员批评他:“都像你这样搞生产,连饭都吃不上,以后,你们想搞什么,最好先问问大家。”
社员的话使他受到很大启发,他认识到,不懂生产要领导生产,只会把事情办糟,今后得老老实实当群众的小学生,钻进生产里去。从此,他决心向群众学习各种农业知识和技术,向基层干部学习领导生产的方法。每天跟社员一起到地里劳动,割禾、打谷、犁田、耙田、插秧、追肥,边作边学,边学边作。他和社员们到地里一起犁田,开始时牛总是不听使唤。他就向老农吴秀华请教,吴秀华告诉他,他犁田的毛病是不会使牛,并且做出样子给刘耀寰看。刘耀寰跟着细心研究了他的犁法,把每一个动作都记下了。晚上,他就一个人牵了牛扛着犁,到地里顶着星星学犁田。他就是这样认真地从老农和社员身上学到了各种农业知识和技术。
出色的带头人
今年夏天天河公社全面开展抢收抢种的时候,犁田的进度很慢。刘耀寰决定带动大家开展竞赛,来加快犁田进度。
龙江大队有一个小队长叫廖显德,是全县有名的犁田标兵。刘耀寰决定和他比赛。廖显德听说后,拍拍刘耀寰的肩膀呵呵大笑说:“刘书记呀!你要和我赛犁田,你看我的脑袋吧!我干这门活,头发都快白了,你是一定赛不过我的!”社员们也说,不但刘耀寰赛不过廖显德,全队的人都赛不过他。但是刘耀寰却一定要和他比。
第二天天不亮,刘耀寰和廖显德都扛犁牵牛来到了地里,队里的社员也一早来看比赛。紧张的竞赛开始了,廖显德和刘耀寰都不停歇地猛干,赛得十分火热,一旁看着的社员们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人人都卷进了犁田的大竞赛。早饭时验收,刘耀寰犁了四亩二,廖显德犁了三亩一。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全社五个大队、六十八个小队、八十七个作业组,二千多个社员,都投入了竞赛运动,结果“双抢”速度不断上升,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刘耀寰在每一个生产运动中,总是以身作则,带动群众前进。他常常背着粪箕、锄头,到全社各地检查禾苗生长的情况,那里工作有困难,就立即到那里去解决。他能说出全社七千多亩耕地上每块回垌的面积、土质和种植作物的种类,对全社的生产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把公社建设得更加富裕
天河公社地少人多,粮食产量虽然连年提高,但1958年以前每年仍要国家供应四十七万斤粮食。
刘耀寰一到天河公社,就确定了办社的原则:克勤克俭,埋头苦干,不要国家贷款,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彻底改变天河的落后面貌。
但是,全社的地不多,就算早晚两造水稻和玉米都丰收,粮食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怎么办?他决定去向群众请教。有天一早,他和几个老社员一起劳动的时候谈起了这件事,老社员莫学安提出,除了在水、肥、种子等上面作文章外,还要在地上打主意。这句话使他受到很大启发,早饭后,他找来六个有经验的老农在田头一道商量这个问题。
老农李顺德在会上向他提出了间种的办法,并且举例说,去年维新大队在二亩早玉米地里间种荞麦,打下荞麦种红薯,收完头春种二春,刈完玉米红薯种冬麦,一年五熟,共收了二千四百多斤,比两熟的一亩多打二百一十斤。老农张福刚又告诉他水田也能三熟,有几亩边远田去年收完早造插二苗,刈完二苗种油菜,一亩也多收百来斤,如果早稻收下后种红薯,犁完红薯种大麦,一亩还可以起码多收一百斤。
刘耀寰从这个老农座谈会上,肯定了大搞间种、套种,力争一年多熟是夺取更多粮食的途径。他便和社里的干部到维新大队里把一年多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回到公社后便召开党委会和小队长以上干部会,提出要大搞间种、套种、复种,争取更高产量。经过社员讨论,这个措施贯彻执行了。在七千六百多亩耕地上,采取间种、复种、套种办法,共种上早、中、晚稻,春、秋、冬玉米和黄豆、花生、红薯、荞麦、大小麦等作物二万三千一百多亩,实现了畲地一年四熟,水田一年三熟,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215%。
刘耀寰下放两年多来,就是这样勤劳俭朴、踏实深入、事事带头、密切联系群众,以冲天的干劲和忘我的革命精神,带动全社干部和社员,发愤图强,战胜了灾害,夺得了连年丰收。现在天河公社不仅结束了年年向国家要粮的历史,而且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粮食。去年,全社五个大队、六十四个生产队,实现了队队超包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五百零三万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产30.2%。今年上半年虽然遇到大旱,但粮食仍然比去年增产,除了留足口粮、种子、饲料外,一季就完成了全年粮食征购任务的80.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