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增”“减”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4
第3版()
专栏:

“增”“减”之间
于羊
在采煤工作中,有一种惯例:采煤掌子面不“搬家”则已,“搬家”就要减产;机器不检修则已,检修也要减产。理由是:“搬家”和检修都要占去生产时间,时间被占去,产量就要减少了。山西杜儿坪矿和吉林营城煤矿却改变了这种惯例。
老“常规”究竟怎样打破的?读过今天刊登的两条新闻,一个突出印象就是:事在必“争”。一切胜利成果都是由于人们的主观努力把握了客观规律而争取得来的。没有一项战斗的胜利,没有一项建设的胜利,没有一件具体的工作的胜利不是争取的结果。即使在手边的果实,也要伸手去拿一下才能到手。所以,“争”是把一切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因素,把困难变成顺利,把减产变为增产的根本方法。杜儿坪矿在增产节约运动以前,总是每“搬家”必减产,根本问题在于没有主动地去研究情况,寻找解决的办法,相反,在计划工作上还把“减产”看做了不变的“常规”,谁“搬家”在安排计划的时候就给他们订得低些。这样,只让不争,当然只好减产了。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过去减产的原因,加强了“搬家”前的准备工作,确定了提前“搬家”,以及生产与“搬家”交叉进行等措施,“搬家”必减产的常规就打破了,“搬家”又增产的新规就出现了。
有人说,掌子面“搬家”可以与生产交叉进行,检修设备,机器总得停下来,怎能做到不减少产量呢?相信群众力量而又善于动脑筋的人总是有办法的。比如说,赶在检修前多出一些煤,比如说,把可以推的工作推到检修期内做,比如说,在检修期内同时做好检修后争取高产的准备工作等等,都是保证平均产量不减少的好办法,加上各个需要检修的单位开展协作支援,“你检修我支援,我检修你支援”,更可以调配力量全力增产。谁说检修一定要减产呢?营城煤矿检修设备不是增产四十多吨煤炭吗?
消极地对待客观困难,并且把这种困难称之常规,使其合法化,这是一种表现;用斗争的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创立新的常规,这是另一种态度。在复杂的生产斗争中,我们必须抱着积极的态度,为高产为优质而斗争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