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走出家庭小天地 走向农村大天地 于桂兰朱林妹热爱农业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5
第4版()
专栏:

走出家庭小天地 走向农村大天地
于桂兰朱林妹热爱农业劳动
本报讯 军官家属于桂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两年多来,她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一个城市妇女变成了农业战线上的能手,1959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于桂兰今年三十五岁,爱人是解放军驻津部队的一位军官。1957年冬,部队号召军官家属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时,她第一个报了名。当时有的家属对她说:“你的家不在农村,从小又没作过农活,还是不到农村去吧!……”于桂兰没等大家说完,就坚决地说:“党委书记说的好,农业需要大批劳动力,农业需要干部,军官家属要立大志到农村去,建设社会主义农村。”
这样,于桂兰来到了津郊区津西公社古佛寺乡。到公社的第一天,她就要求立即参加农业劳动,社里的干部考虑她过去没干过农活,怕她体力不行。于桂兰充满信心地对社干部说:“体力不好可以锻炼,技术不会可以学,我是来安家落户参加生产的,只要生产需要,什么都干得来!”由于于桂兰的坚决要求,到社的第一天就编进了生产队。在她的影响下,和她一起到农村安家的军官家属劳动得都很积极。
于桂兰在干活时老老实实,不会就学,不懂就问。1958年春,公社的主要劳动力都集中到园田里去了,修渠的修渠,打水的打水。于桂兰啥也不会,和社员们一起打水,没打几下,手就被绳子磨破了,人们劝她休息,她说:“我是来当农民的,就要在劳动中锻炼,那能休息。”她去找生产能手张学珍学技术,从此,张学珍干啥,于桂兰就跟着干啥,不到一年,于桂兰学会了各种生产技能,成了生产能手。于桂兰用实际行动取得了群众的了解和信任,不久社员选她当了妇女生产队长。
公社成立后,为了彻底解放妇女劳动力,于桂兰主动要求党批准她白手起家办托儿所。她组织了几个妇女积极子分,把两间旧房子粉刷干净,又带头拿出一些衣被,拆洗干净,作孩子们的小褥小被。经过于桂兰几天的奔跑,就办起了两所托儿所,全村95%的孩子都入了托儿所,青年妇女都能到田间参加劳动,社里提前完成了翻地任务。1959年7月于桂兰被批准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本报讯 上海市浦东严桥公社同心生产队的社员朱林妹,是一个职工家属,她自从参加农业劳动以来,处处带头,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成为职工家属积极参加农业生产的好榜样。
1958年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的时候,朱林妹非常高兴。她回想起从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这一段走过来的路,从亲身体会中得出一个结论:搞农业大有出息,坚决要在农村干一辈子。
正在这时候,她的在上钢三厂做工的丈夫陆妙根,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对朱林妹说:“厂里要招用一批家属工去帮助伙房干杂活,你去好吗?”
“不去,不去!”朱林妹连考虑也没考虑就一口回绝了。
“剥剥山芋,洗洗菜,工作很省力,为什么不去呢?”陆妙根没有弄清妻子的心事,好奇地问。
“剥山芋?不种山芋,那有山芋剥呐?再说,工业和农业也要互相依靠呀,如果大家都朝城市跑,粮食、蔬菜又从那儿来呢?”
朱林妹虽是个多子女的妈妈,家庭牵累很多,但是,她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参加田间劳动。在职工家属中,她是出工较多的一个。
朱林妹不仅这样不知疲倦地从事农业劳动,她对农村里的一切都很热爱,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去。而且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好。
前一时期,社里公共食堂入伙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在食堂工作的人员忙不过来。朱林妹知道以后,就自告奋勇要求到食堂烧饭。
最近,社里缺少饲养员。朱林妹又把这个有人认为“又脏又臭”的活接了过来。在猪棚里,她每天除了精心喂猪,给病猪洗刷搽药外,一有空就到蔬菜田里去拣落脚菜,给猪仔增加青饲料。经过她一个多月的细心饲养,猪棚里的三十几头癞皮猪,就有十几头被治好了。
朱林妹不仅自己下决心要在农村干一辈子,而且还积极地向群众宣传从事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鼓励他们热爱农业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