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油城跃进誓接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6
第7版()
专栏:

油城跃进誓接天
本报记者 黄云滨
帝国主义和它的学者们,曾经断言过:“中国是一个根本缺石油的国家”。但是玉门油矿在解放后十一年内,用铁一般的事实,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者的谰言。中国绝不是个贫油的国家。
1937年,我国的地质学家,在玉门发现了石油。但是那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没有打标也没有力量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资源。从1939年用顿钻方法钻成第一口油井开始采油起,到1949年解放时止,整整十年,国民党反动政府严重地破坏了这座油矿。他们钻了井以后,抓上一点就走,任油井自喷,造成一连串的井喷和火灾事故。八号油井整整喷了一年多,最多的时候,每天要喷出四千多吨原油;十号油井井喷时,每小时达到八百吨,一天约喷出一万九千多吨原油,山沟里的原油像河水一样流走了。这不是建设油矿,这是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祖国石油资源的罪恶例证。
解放以后,我们拾起这个烂摊子,重新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玉门油矿的建设工作迅速发展。来到玉门油矿的人们懂得: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国防现代化,没有石油是不行的。“祖国需要石油!”这就是党和国家向玉门油矿提出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速度地建成为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要求它不但能尽快地多产石油,还要又多又好地出人材、出经验,去武装全国石油工业。
玉门油矿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困难是很多的。建设玉门油矿的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紧紧握着“力争高速度”这把钥匙,打开了那些储藏着“黑色金子的宫殿”——储油构造。从1953年开始,全矿掀起了蓬勃的建设高潮。
那时,全国各地向玉门伸出了支援的手。器材、设备像潮水一样涌向玉门。工人、农民、牧民、复员军人、学生纷纷从全国各地奔向玉门,他们认为:能够参加祖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的建设,是自己的莫大光荣和幸福。
“力争高速度”,成了玉门油矿每一个人的行动指南。进行地质勘探时要提高速度,钻井时要提高速度,采油、炼油、建设要提高速度,学习也要提高速度。他们为了高速度而忘我地劳动着。玉门油矿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女子地质测量队,队员大多是从华东沿海地区来的年轻姑娘。不管严寒酷热,不管大戈壁上的风沙和隆冬暴风雪的袭击,都没有阻止过她们工作。有一次,何彬彬领导的一个选线组到沙漠里去,因想多做一点工作,没有及时收工返回帐篷。天黑了,刮起了大风,气候突然变冷,她们穿的衣服又少,只好在地上挖坑,把半个身子藏在沙窝里取暖,过了一会,沙窝凉了就再挖新的,这样一直坚持到天亮。有一次,一零一地质普查队到马鬃山内去作普查。从5月初进山到8月底的几个月时间里,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山里气候变化无常,白天非常热,穿着球鞋走路脚底都发烫。但他们为了争取时间,仍然在烈日下面坚持工作。当问到他们工作艰苦不艰苦时,他们总是笑嘻嘻地回答:“当我们想到我们走过的路上,将会出现像丛林一样的石油钻塔时,我们就越干越有劲了!”
只要能找到油,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玉门油矿不是几十人、几百人有这种雄心和气魄,而是成千上万的人。那还是1956年年初的事。根据少数牧民从祁连山疏勒盆地内驮出的岩盐中含有石油气味的事实,玉门油矿决定派一支地质队去探一下。这个消息让勘探队员们知道了,许多人都争着要去。最后挑了六个身体强壮的小伙子,用牦牛驮着帐篷和各种生活日用品向疏勒盆地出发。途中遭受了数次暴风雪的袭击,但他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行走了半个多月,穿过托赖盆地,翻过七个海拔高达四千多米到五千米空气稀薄、常年积雪的高山和许多冰川以后,终于进入疏勒盆地,取得了需要的地质资料。
就是这些平凡的人,不避一切艰险和困苦,日夜渴望的是如何能加快速度找到新的油田。十一年来,他们越过茫茫的大戈壁,爬过祁连山、马鬃山、合黎山、火焰山,穿过沙漠,翻过冰川和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在托赖盆地、酒泉盆地、疏勒盆地、民璁盆地、吐鲁番盆地,深深印下了他们的足迹。在那些荒山僻野、人迹罕到的地方,插上了红旗和标桩。如今,在他们走过的许多地方,已经响起了隆隆的钻探声,已经标上了许多新油田的名字。
工人们为了多打进尺,多钻井,多产石油,都顽强地学习,迅速掌握了快速钻井、涡轮钻井新技术。复员军人姚福林,在六个月内就达到了司钻的技术水平。解放以前,培养一个司钻至少需用八年到九年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技术,在一些石油工业发达的国家内也是少见的。继姚福林之后,无数个姚福林出现了。他们把钻井速度,比过去提高了几倍到几十倍。解放以前,一个钻井队钻一口几十米的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现在一个钻井队在一天内,就可钻二百多米到六百多米。王进喜钻井队在1958年一年内的钻井进尺,比玉门油矿解放前十年内钻井进尺的总和还多两千多米。
玉门油矿紧紧抓住“高速度”这把建设钥匙以后,它迅速地成长壮大起来。早在1957年它就已建成为一个石油基地。职工们已掌握了一系列先进的石油地质勘探、采油、炼油、钻井技术。玉门油矿再不是只有一个老君庙油田产油了,在它的周围,又找到了一些新的油田,正在积极开发出油。
玉门油矿不仅注意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而且在“全国一盘棋”思想的指导下,高速度地为全国石油工业培训后备力量。他们深深懂得:要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只有一个玉门是不够的,应该有几个、几十个玉门。在这十一年内,玉门油矿调出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干部,支援了全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克拉玛依喷油以后,玉门油矿立即调去了从地质勘探到钻井、试油、采油、油田建设、运输一整套技术队伍,适应了克拉玛依油田迅速建设的需要。四川一个新油区喷油以后,玉门油矿调去了几十个钻井队。在柴达木、在兰州等地,都有玉门调去的人。
现在,全国的石油工业正在大步迈进,而这个重大成就是和玉门油矿的建设成就分不开的。
玉门,这座石油城十一年来变得更加繁华和壮丽。玉门市人口在1949年只有四千多人,现在已达几万人。夜晚,当你驱车驰出古老长城的终点——嘉峪关,越过一片茫茫戈壁向西继续奔驰时,就会看见千万盏电灯光在天际闪烁,把戈壁滩点缀得灿烂辉煌。谁能想到十一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灯火稀疏、野狼出没、荒凉寂寞的戈壁滩呢?灯光映红了夜空,好像从石油城里成千上万个英雄们心中迸发出的那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焰在燃烧。正是这团火,把沉沉黑夜笼罩着的戈壁滩燃亮,让玉门这块宝地发射出耀眼的金光。(附图片)
赵志方 播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