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支援农业的尖兵——郜长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7
第3版()
专栏:河南通讯

支援农业的尖兵——郜长华
河南日报记者
共青团员郜长华,是焦作矿山机械厂的三级钳工。几个月以前,他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参加抗旱斗争,不辞劳苦,奔忙田间,为公社修理农业机械,并苦心传授技术,为支援农业丰收做出了出色成就。最近,在他再三要求下,组织上批准了他留在马村公社安家落户。他决心为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下 乡 抗 旱
郜长华从小就生长在农村。1956年因祖国建设事业的需要,来到了焦作矿山机械厂。几年来,在党和团的教育下,进步很快,曾被评为全市标兵,并出席过全省工业战线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他虽然离开了农村,但是,他却经常关心着农业生产,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后,进一步提高了他对支援农业的觉悟,每当农忙季节来了后,他总是利用空闲和一切机会到农村去帮助社员修理机器、改良工具。今年3月底,当旱魔威胁着小麦生长的时候,他心里非常不安。一天,他向车间领导说:“当前农村抗旱很需要支援,让我去帮助修理排灌机械吧。”他的要求被批准了,他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天晚上,过了一点钟了他还没睡觉,在厂里的废料堆里去搜集排灌机械所需要的各种零件。他边找边唱,有说不清的高兴。他回想平时党委书记所说的话:“要支援农业,我们必须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业机械。目前,农村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需要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们。”现在,机会可来到了,他觉得浑身都是力量。
忘我地劳动
郜长华到农村后,同在厂里一样忘我地劳动着。在抗旱最紧张的时候,他总是到最艰苦的地区去。有一次,官庄小队社员们打了一眼六丈多深的机井,柴油机刚安好,没开几小时却突然坏了。郜长华知道这个消息后,冒着炎热天气赶到那里。社员们见他跑的满头大汗,要他赶快坐下来歇一歇。但是,他却马上检查起机器来了,不顾烈日的蒸晒,连续搞了几个小时,把柴油机修好。谁知机器只开了二小时,水又排不出来了。什么原因呢?他又经过细致检查,确定不是机器本身有毛病,需要下井检查。这时,太阳已偏西了,他因为好几天来的劳累,又困又乏,本想歇一歇。可是,他想,要不迅速修好,眼睁睁看着水排不出来,这怎样能战胜干旱。想到这里,他便拿起工具,带着保险绳下井了。井内温度低,井壁四周的水溅到身上冻得直发抖,郜长华也顾不得这些,只是细致地检查水泵有没有毛病。突然发现机器和水泵转速不符合,他认为这是关键问题,又上来同社员商量把机器皮带轮加大。他恐怕井下还会出问题,又第二次下到井下和社员们一起把管道吸水处挖了挖,把每节水管连接处法兰盘上的螺丝紧了紧,在井下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排出水来他才上了井。
郜长华在农村工作的几个月里,总是想着:“时间就是粮食”“有水就有粮”。因此,在遇到一些困难时,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6月底,焦作地区旱象解除后,抗旱队伍都陆续回去了,可是他没回去。他抽出时间根据农村特点,改造机器。马防大队有一部煤气机,看机器的人嫌烧煤太麻烦,改为烧汽油,郜长华知道这个事情后,就和他到其他大队学习地下煤气炉经验,节约了大量汽油。
苦心传授技术
在农村的日子里,郜长华不只一次地看到一些有点小毛病的机器,因为没有人修理而闲置起来,也有一些机器因为人们操作不熟练而把机器搞坏,不能使这些机械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他下决心要把技术传授给农民,千方百计让他们学会使用机器和修理机器。大队和小队学开机器的社员,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又要求学得快。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郜长华和他们同吃同住,白天在现场教他们操作,晚上回来上技术课,往往深夜还不休息。马防大队范水永逢人便说:“郜师傅费尽了心机,教会我用拿锄把的手摆弄洋机器。”范水永比其他学开机器的人年龄大一些,再加上从小没上过学,要在很短时间内,学会机器的拆卸技术确实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郜长华就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扳着手教。在郜长华的耐心帮助下,现在终于成为一个优秀司机。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他就采用了这些方法,使马村公社三十多个社员学会了使用和修理机器。
在农村干一辈子
在几个月的农村实际工作中,郜长华越来越感到农村迫切需要技术工人的支援。特别是每当抗旱紧张,排灌机械事故多,而自己又忙不过来将一些机器及时修好的时候,农民兄弟们总是站在机器跟前,焦急地说:“你一个人太累了,会修的人多几个就好了”,“这些机器早修好一天,我们就要多打好些粮食”,“郜师傅留在俺这里吧,你一走这些机器坏了该咋办”。在这种情况下,郜长华要求留在农村的决心越来越坚决。因此,他向厂领导申请,要求在农村干一辈子。这个要求使社员们感到高兴。但是,也有个别人想不通。厂里有些人当面问他:“有不少人想到城市去,而你却由城市往农村跑,这是为啥?”郜长华对他们说:“我啥也不为,就为了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帮助农民弟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是工人阶级的责任。”
一天晚上,郜长华正在和大队干部研究秋播劳动力安排问题,突然接到了厂党委的一个通知。通知说:“郜长华同志,根据你的要求,党委决定批准你留在农村安家落户。”他顿时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我的愿望可实现了,今后一定要多想办法,为支援农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实现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开完会已是深夜,他还没有休息,坐在菜油灯下,琢磨着刚才大队党支部提出的想尽一切办法,腾出劳动力加速秋播的问题。突然,他想到有些小队磨粮食的磨都使用一、二头牲口和几个青壮年劳动力,如果用机器带动多好。
第二天一清早,郜长华就找到那“睡大觉”的七马力煤气机。曾开过这台机器的司机张小五对他说:“没法治,别再费劲。”郜长华说:“现在很需要它,一定想办法让它动起来。”他边说边卷起袖子,开始大拆大洗,经过一天拆修、安装的复杂工作,这部煤气机还是动不起来。这时,天已黑了,社员们都回食堂吃饭去了,而他却又把张小五找来,终于摸清了这部机器的“个性”,修好了“活塞环”的零件,使这部长期睡大觉的机器复活了。于是,他又去找有技术的老农将石磨进行了改装。第三天下午,这盘用煤气机带动的石磨就发出了威力,它代替了五、六头牲口和二十多个劳动力,一天能磨二千多斤粮食,可以够全大队社员一天食用。把腾出的牲口、劳动力投入了秋播工作,使秋播每天进度比过去提高20%以上。大队支部书记赵宝成再次表扬了他。郜长华说:“我是公社的一员,今后需要做的工作还多得很哩!”
(原载河南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