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新营公社农具厂生产步步高,一般农具自给有余 设备自配套 工具自己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7
第3版()
专栏:

新营公社农具厂生产步步高,一般农具自给有余
设备自配套 工具自己造
本报讯 据宁夏日报消息:宁夏西吉县新营公社农具厂职工,在公社党委的领导和县农具厂的帮助下,发愤图强,埋头苦干,生产步步提高,品种日渐增多,使全公社做到了一般农具自给,并能支援其他公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营地区过去没有什么工业。街上只有几个铁匠和小炉匠,人民公社化以后,组织起了农具厂。全厂有二十名工人,但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都很低,除了随身携带的工具外,再没有什么设备。当时,全社所用农具、车子,绝大部分要靠从外地调进。可是现在大大不同了,厂里有锻、铸、钳、木四个主要工种,每个工种都各有一套家底,除了一般用具以外,还有许多工人自己创造的革新工具,有鼓风机、化铁炉等设备。工人们不仅精通本行业务,而且80%的人都能做厂内四个工种的活。全厂产量直线上升。两年内产品品种已由十九种增加到四十七种。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他们生产的各种车辆,受到附近各公社的一致好评。
党委领导好 工人志气高
这样巨大的变化,并不是容易得来的。从建厂起,公社党委就加强了对这个工厂的领导,抓紧了政治思想工作,发动工人讨论本社农具大部分靠外地供应,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从而启发他们树立雄心,发愤图强,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改变这种面貌。公社党委和厂党支部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工人出外参观,回来传达讨论。通过参观,开扩了眼界,解放了思想。1958年秋天,党支部书记黎自俊和木工吕鸿业出外参观回来传达以后,工人们说:看起来我们成天忙得很,说是为农业服务,可是和人家比较起来,简直没做个啥。人家是工人,我们也是工人,人家能搞的东西,我们也要搞出来。在破除迷信、大闹革新当中,公社党委和厂党支部大力支持工人的创造精神,使工人感觉到革新有撑腰的,因而更放开手干了。在党的鼓励、支持下,职工们突破了设备、技术、原材料、试制新产品等一个一个难关,使工厂迅速成长起来。
设备自配套 工具自己造
县农具厂曾经支援他们一座化铁炉(带一个鼓风机)、一台土车床,以及其他小工具。运到厂后,工人们千方百计把它配成套,迅速投入生产。用车床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动力,工人们从“土”字上打主意,参照外地经验,用废磨的木轮,做了个木质的绞轮,用废车轮改成了传动轮,用两根土炮筒锉圆了焊接起来,做了传动轴,就这样制成了手摇绞轮来带动车床。此外,锻、铸、钳、木四个工种还加强协作,做了许多工具,其中有些还是比较复杂难做的。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是构造简单,就地取材,效果显著。如钳工用自行车的两个飞轮,改装了一副砂轮机,把转速提高了两倍。
包教又互学 突破技术关
缺乏技术,是工人们曾经碰到的一道难关。建厂初期,全厂工人中,只有六名是技术比较熟练的老铁工和木工,其他绝大部分都是初学手艺的青年人,就是那些老工人,也没做过较大的农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厂里采取了三个办法:(一)师傅带徒弟,现场教学;(二)厂内技工各献所长,互相学习,经验配套,共同提高;(三)出外参观,学习先进经验。由于现场教学,真刀真枪,徒工提高极快,现在一般都达到了普通工人的水平。厂内形成了互相学习、集体研究和以虚心学习外地经验为荣的风气。厂内重大新产品没有不是共同研究制成的。
勤俭办企业 省人省材料
这个厂是一贯坚持勤俭办厂方针的。他们首先注意节约劳动力,由于大搞技术革新,提高了工效,全厂工人已由四十八人减少到二十八人,但生产却更加提高了。其次注意节约原材料。原料、材料、燃料是这个厂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刚建厂时,一点木材也没有,县农具厂曾给他们一些帮助,但厂里教育职工“不能手心朝上,要就地取材挖潜力”。工人们不管多大的木料,都利用起来,并且找出了两个技术高、省木料的工人专门负责下料和收集剩料。其他工种推广了木工的做法,烘炉上也用碎铁打成了钉子、门吊子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