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昨天 今天 明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10
第4版()
专栏:

昨天 今天 明天
朱丹红

“新愚公——共产党员檀积蒲”艰苦斗争征服荒山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他的先进的思想。
檀积蒲在上山以前,同他的妻子鄢英英作过了一次谈话,我认为这次谈话代表了他的思想,不妨把它抄录如后:
鄢英英:“过去我跟着你长年跑大山,住茅屋、
啃野菜,我没说过半句怨言。如今熬出头了,住上
新瓦房,好不容易过了这几年的安适生活,怎舍得
走开呢?”
檀积蒲:“英英,你可曾想到,过去是谁逼着
我们上山住茅屋?现在是谁使我们翻身住新房?如
今再上山、再去住茅屋又是为了什么呢?”
鄢英英:“这还不明白,过去是反动派地主逼
我们上山住茅屋;没有共产党,我们一辈子也翻不
过身,住不上新房。如今再上山当然跟过去不同,
你不是常说是为了社会主义嘛?”
檀积蒲:“对呀!现在上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
义,将来能住上比这还要好的新楼房,那就搬家吧!”
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檀积蒲和他妻子的谈话,提出和回答了些什么问题呢? 概括地说来,那就是:(一)解放以来,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住茅屋到住新瓦房,从啃野菜到吃大米,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变化;(二)今天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不能满足“新瓦房”,满足目前的安逸生活,而必须毫不停顿地继续前进,继续艰苦奋斗,创造更美好更富裕的新生活;(三)今天我们艰苦奋斗住茅屋,和解放前住茅屋完全不同;和这以前住的瓦房也有所不同;(四)今天艰苦奋斗的结果,换来的将是新楼房,将是整个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幸福大厦的建成。
这就是一个新社会的农民,公社社员,共产党员,对生活、对劳动,对艰苦的生活、艰苦的劳动的看法。
这就是一个新社会的农民,公社社员,共产党员,对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符合我们党的观点的。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中央和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要依靠人民的斗争,依靠艰苦奋斗。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了许多严重的困难,最后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目前的胜利,也绝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生活。我们要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内,实现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什么呢?因为社会主义建设越向前发展,越接近最后胜利,任务越艰巨,因而也必然会带来新的困难,我们对这些任务和困难是不能逃避的。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教导我们,对敌人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希望他们发善心,不能希望他们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毛主席的这个指示,不仅适用于阶级斗争,也适用于同自然作斗争。阶级敌人不会发善心,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那么自然界就会对我们发善心,会凭空献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吗?当然这更不可想像。怎么办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坚决同它进行斗争,就如同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阶级敌人进行斗争一样,经过斗争,把一个个敌人、困难打倒了,取得了胜利,然后我们就再斗争、再胜利,如此就会一步一步把我们的建设事业,把我们人民的生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新的境界。所以说艰苦奋斗,不但今天需要,就是明天到了共产主义,也仍然需要,永远永远的需要。
说起艰苦奋斗,有些人单是把它当作一般作风问题。其实,这也是原则问题,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否是艰苦奋斗,它是和敢不敢向大自然宣战,敢不敢同“一穷二白”作斗争,敢不敢夺取建设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要作一个坚定的、彻底的革命战士,要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到底,就必须更好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对艰苦奋斗和人民生活,必须用辩证的观点,作具体分析,必须把今天和昨天区别开来。昨天,有解放前的昨天,也有解放后的昨天。今天艰苦奋斗住茅屋和解放前住茅屋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鄢英英替我们回答了,而且回答得很好。她说,过去是反动派地主逼着我们上山住茅屋,今天上山住茅屋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鄢英英同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从现象上看,今天住的茅屋和昨天的茅屋并没有多少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它们却完全不同,那就是前者代表着贫困和痛苦,后者代表着幸福和希望。我们必须把这二者清清楚楚地区别开来。
今天人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而上山住茅屋,不仅和解放前被迫住茅屋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和解放后住的
“新瓦房”也不一样。从形式上看,新瓦房岂不比茅屋要好得多吗?然而从本质上看来,今天的茅屋却比昨天的瓦房又是前进了的。这好比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在前进的途程中,他们曾架设过很多的营房,大本营设在五千多米的高度,第八号营房设在八千五百米的高度,从营房的舒适来看,那第八号营房是远不如第一号营房的,但是从实质上来看它却比第一号营房大大的前进了,向着征服自然的伟大目标大大的前进了。这也好比运动员跳高、跳远,为了跳得更高、跳得更远,他们就需要往后倒退更长的距离,然而他们的这种后退并不是意味着失败,也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意味着新的纪录、新的胜利就要到来。把话说回来,说到人民的生活变化,可以肯定,人民从解放前的茅屋搬进新瓦房,这是一个跃进,一个质变;而今天从山下的新瓦房搬进山上的新茅屋,这又是一个新的跃进的开始。

对艰苦奋斗和人民生活的观察,要从本质上把今天和昨天区别开来,又要和明天联系起来,和我们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应当看到,我们的艰苦奋斗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明天将是无限美好的。经过十年到十五年的努力,在广大农村中实现了机械化,在全国实现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三个现代化,那时候,几千年的反动统治所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就将得到彻底改变。那时候,我们的国家就以一个工业、农业、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出现在世界上;那时候,我们就将基本上用机器代替人力耕作,使广大农民更多的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并且进一步控制自然灾害,作大自然的主人;那时候,我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会得到更大的改善,像檀积蒲同志所说的,我们很多人都将搬进新楼房。这样的一天,是一定要到来的。现在一切都决定于我们的努力。社会主义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建设这座大厦靠大家,靠我们每个人艰苦奋斗。共产党员檀积蒲带领家属和社员,离开舒适的新瓦房,上山去住茅屋,开荒地,五年开垦了荒山一百多亩,每年为公社生产粮食三四万斤,每人平均三千斤左右,另外还发展了许多经济作物。从他们的斗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我们付出的艰苦劳动越多,所得到的收获也就越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就来得越快。
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忘我的艰苦奋斗,和个人的幸福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说,个人幸福正包含在这集体、包含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当我们每个人都为社会主义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并使社会主义获得了胜利,那也就同时会给每个人都带来无限的幸福。谈到幸福,我们还要从另外一层上来理解,什么叫幸福?马克思说:“斗争就是幸福”。在我们革命者看来,凡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奋斗,为子孙后代、为集体缔造了最大的幸福的人,他自己也就是最幸福的人;凡是在光荣的劳动岗位上,为国家、为集体、为人民出力最多,流汗最多,创造财富最多的人,他也就是最幸福的人。这些人,看起来像是“傻子”,其实他们是最聪明、最有远见的人,他们不仅懂得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而且懂得如何去为它而斗争。和这种人相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追求个人安逸的人,他们不仅不能为集体、为子孙后代缔造幸福,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根本得不到个人的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利益。这种人,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傻子。因为他们既不懂得自己的最大幸福、最大利益是什么,也不懂得如何去为实现这些崇高的目标而斗争。
最近,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高潮中,许多青年人,许多干部和职工,争先走上了农业生产第一线,走上了比较艰苦的劳动和生活岗位,并决心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说明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希望的。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全党全民遵循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一定能够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原载福建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