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书记到食堂 干部下伙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10
第8版()
专栏:

书记到食堂 干部下伙房
骥解
“同桌而饮,抵足而眠”,这两句话是用来形容两个人融洽无间,友情深厚的关系的。
我们从来就是重视联系群众的,但是,实行了“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这一条,使我们与群众的相处,百尺竿头,进了一层,心与心贴得更紧了。
过去的“同桌而饮”,指的是两个人的私谊,现在的“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指的是在我们伟大集体之间的深交与友爱。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活,伙食的好坏,生活安排的好坏,其直接涉及的,毕竟是一家一户的问题。现在是几十人、几百人共一个灶头,伙食的好坏,生活安排的好坏,其直接涉及的,就是一个集体了。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这方面付出力量和辛劳。
站在群众生活之外去关心群众生活,同生活在群众生活之中去关心群众生活,大不相同。
站在群众生活之外去关心群众生活,无论你主观愿望多么强烈,总难免是感受不深,体会不透。生活在群众生活之中,那就另一回事了:酸、甜、苦、辣、咸,你全都知道。伙食好了,你同群众同享欢乐;伙食坏了,你有切肤之痛。总之,取得了与群众合拍和谐,息息相关的感情。
站在群众生活之外去改善群众生活,同生活在群众生活之中去改善群众生活,又是大不相同。
站在群众生活之外去改善群众生活,无论你想得多么周密,办法多么巧妙,总难免在一定程度上,或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成分,总难免在一定程度上,或很大程度上隔靴搔痒,搔不着痒处。生活在群众生活之中,那就另一回事了。你的计划、设施、办法就比较能够具体、切实、可行。你要变革梨子,就得尝尝梨子的味道;你要有成效地改善群众生活,就得身历其境。
书记到食堂,干部下伙房,这件事的本身,对群众就是一个鼓舞,一个推动的力量。
“有人讲:‘新来的炊事员是县委书记’。王大妈说:‘那里,县委书记还会替农民摸锅边’,共青团员马吉秀,反驳了王大妈的旧观点:
‘共产党的干部哪能与过去相比,领导好,劳动强,挖田、积肥、做饭、文武全才,说起劳动,嘿!王大妈,人家不比咱差半点’”书记下了食堂,社员都说:“书记都和我们同甘共苦,我们干活,越干、越想、心越甜。”(11月2日人民日报)
这节声音笑貌,跃然纸上的描写,说明了一个问题:群众的政治热忱、劳动热忱仿佛是一堆干柴,书记、干部在上面擦一根火,就立刻熊熊地燃烧起来。
大家吃好了,睡好了,干劲也就大了,积极性也就高了。这就无异对积累与丰富社会财富,提供了一条最最可靠的保证。
我们与群众紧紧在一起,历尽无数艰难困苦,赢得了一个胜利又一个胜利;我们进一步与群众紧紧在一起,也就一定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加速前进,争取共产主义的早日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