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早熟的葡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10
第8版()
专栏:

早熟的葡萄
张长弓
一个三十来岁的农民模样的人在果园里摘葡萄,亲手采摘自己用汗水灌溉过的果实。他是多末喜悦呵!你瞧他,满眼笑意,满脸笑意,阳光透过疏密相间的葡萄叶洒在他的脸上,那张纯朴而又坚毅的面孔,现在竟光彩四射,发自心底的笑容和灿烂的阳光融合在一起了。再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颗颗像珍珠、像美玉、像琥珀,晶莹、圆润、透明……。好大的葡萄呵,好美的果园呵!故乡的葡萄又丰收了!
我手里捧着从故乡——昭乌达草原寄来的一张小报,看着报上的几张图片。突然,这个农民摘葡萄的画面吸住了我的眼睛。摄影记者真是个高手,他竟能在一瞬间抓住人们最欢快的心情、最美丽的向往、对劳动的自豪、在前进道路上的信心!
咦,摘葡萄的这人我竟认出来了。他不就是赤峰五三人民公社的戴玉堂吗?不错,你瞧他那纯朴直憨的样儿;你瞧他对完成党的工作那股坚决劲儿……不是他是谁呢?戴玉堂,这个农民出身的果树专家,这个五三公社农业中学的副校长,今年夏天,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我曾和他相处半月之久,他那对党的事业的耿耿忠心,他对工作的那种干劲、冲劲、钻研劲,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半月来,我们竟成了好朋友,我是多末想着到他们中学果园里看一看呵。
报纸上的照片渐渐扩大起来,似乎就是戴玉堂本人站在我的面前,他还像摘葡萄时那样喜悦,挥舞着手臂,跳着脚,像小孩子似地跟我描绘人民大会堂里庄严、辉煌的景象:
“哎呀呀,这回咱庄稼人真的登上天堂了!在旧社会,人们说天上有个天堂,天堂谁见过?还不是地主骗人的鬼把戏:‘你们像驴马似地给我苦挣苦受,死了好上天堂。’呸!去他的鬼天堂吧!你瞧,如今咱们庄稼人进了真正的天堂啦!”
“真的呀,真的是天堂呀!抬头看,头顶上万盏明灯就像满天星斗,那当中又大又亮的是一颗红五星,这颗红五星就是咱们的中国共产党,它照亮了人民大会堂,照亮了全中国,把全中国都变成天堂,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登上天堂!”
我和他越谈越投缘,后来竟无话不说。他跟我谈得最多的是介绍他们五三公社的农业中学,介绍他们中学里的果园。
这所农业中学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秋成立的。公社党委本着勤俭办学的精神,叫这个学校白手起家,实行半耕半读制度。经过两年艰苦的建校过程,现在学生们经营着三百亩果树,三百亩校田和一百五十亩林业基地。
一谈起经营果树,他的话更多了,他说,他们中学里有各种果树和幼苗四百一十五万多棵,其中有苹果、桃、李等等,光葡萄就有六个品种,像什么“玫瑰香”咧,“无籽粒”咧,1957年栽培的葡萄,今年就要让它结果……。
戴玉堂在五三公社里,人们都叫他果树专家,他对于果树栽培、经营、嫁接等方面的知识是异常渊博的。他在给我讲果树的修枝方法时,竟用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比喻,大意是:果树中间的主枝叫做中央领导枝,修枝时千万要保护它,否则,失去了领导,各枝则旁逸斜出,变成无政府状态了。
旁边听的人和我都大笑起来,他却讲得越发认真,固执地让你相信,在植物界中也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的。
有一次,我称赞他技艺精深,谁知,他那么大的人竟羞得脸红脖子粗,把头一扭说:“唉,老张呵,没有党的培养,咱能到这份儿上!你没看咱过去受的苦,若没有党,这阵儿咱连骨渣也烂尽了!”
是呵,正像果树需要专家栽培一样,任何人的聪明才智都不是自我奋斗得来的,而是我们的党像阳光普照大地那样,唤醒了一切生机,打开了劳动人民智慧的闸门;是我们的时代赋予了人们前进的勇气,指出了前进的道路!不是嘛,从大跃进以来,戴玉堂的心思不仅是在果树上,而是在全校将近三百名学生身上。他不只是培育果树的专家,而且是培育新农村青年的园丁!我没有细问他在旧社会所受的种种苦处,但,在那黑暗的日子里,千百万劳动人民不都是同一命运吗?他们不仅不能学文化、受教育,还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戴玉堂不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吗?
会议快结束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团长,号召各盟来开会的人作回去以后的跃进计划。戴玉堂笑嘻嘻地把他写的计划拿给我看,一是让我给他提提意见,一是要我帮他修修辞儿。那计划是写在黄板纸上的。我那里还顾得上什么修辞儿啊,一口气读完了它,感动得心里热乎乎的。从这个计划里就可以看出戴玉堂那纯朴的、脚踏实地的劲儿,那刚毅的、不达到目的绝不终止的劲儿。且不说,学校里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准备增设的政治、文化课目,单说在技术研究方面,他竟然大胆地提出:要创造出快速育苗法,使果树幼苗提前两年出圃;要改变过去培植葡萄的老办法——套栽法,试验用杆插与压条相结合的栽培法,使七年才可以结果的葡萄,在三年内就果实累累……。
好呵,这够劲头儿!这所农业中学——社会主义的新型学校,要培养出多少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呵!我没有二话可说,回到屋里马上动手修订自己的工作计划,比起戴玉堂来我还是太保守了。改完了自己的计划以后,觉着还有一股劲儿在心里激荡着。
离开我的朋友还不到半年,这短短的半年中该有多末大的变化呵!但不知他的计划实现的怎样?1957年栽的葡萄可曾结果?
我忙从沉思中醒过来,揉揉眼睛细看那张照片和它的说明,那上面分明写着:
“五三公社农业中学玫瑰香葡萄丰收。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该校副校长戴玉堂和学生们共同研究,创造了新式培育法,使葡萄结果期间缩短四年……”
“呵!”我冲着画面上欢笑的朋友讲起话来:“你好呵,老朋友?说到哪里做到哪里,真不愧是先进工作者,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共产主义风格呵!”
画面上,戴玉堂脸上的笑纹似乎更深了,他好像大声地向我说:
“朋友,没有党的培养,咱能到这份儿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