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江河源头大办农业 青藏高原喜收秋粮 玉树藏族自治州贯彻农牧结合方针粮食完全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13
第7版()
专栏:

江河源头大办农业 青藏高原喜收秋粮
玉树藏族自治州贯彻农牧结合方针粮食完全自给
本报讯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各族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红旗,在拔海四千米左右的长江、黄河源头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年,全自治州各类作物播种面积较去年猛增四倍多,比解放前增长二十多倍。由于粮食获得丰产,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结束了长期依靠外地供应粮食的局面。
目前,草原上广大藏族农牧民笑逐颜开,喜收大办农业第一年的庄稼。昂欠县各族群众今年种植的二十二万多亩庄稼普遍生长良好。位于黄河发源地、从未种过庄稼的曲麻莱县,藏族社员还在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高原上种出了大白菜、萝卜、洋芋。为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各公社都集中了80%以上的劳力突击抢收,并开展了满勤、优质、高工效运动,工效普遍达到一人一天收割一亩以上。目前,全自治州的庄稼已基本收割完毕。
玉树藏族自治州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但是解放前除了玉树、称多、昂欠三县经营少量农业外,全州几乎是单一的牧业经济,广大牧民不得温饱,有时不得不过着吃莞根、草籽的原始生活。解放后,农业生产逐年得到发展,特别是1958年牧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9年农业生产比1957年有了飞跃发展:播种面积比1957年增加一倍多。昂欠、玉树、称多三个县基本上达到粮食自给。
在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指导下,中共玉树州委根据“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60年在自治州掀起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热潮,展开了向荒地进军、向大地要粮的垦荒造田运动,县县社社开荒种地。广大国营农场职工、公社社员和机关干部,三支大军奋战农业战线,去冬今春一举开荒百万多亩。春分土地解冻后,各族人民又掀起了防旱抗旱和突击春播的春季生产热潮,大兴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三十多万亩,杂多、治多两县以及玉树县红星公社等十多个公社,并实现了河网化。为了夺取1960年的丰收,中共玉树州委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各级党委都由第一书记挂帅抓农业,从州到生产队各级干部深入田间,采取住队办公、组织工作组巡回检查等办法,大批县、社领导干部到基层兼职,有效地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州委第一书记沈岭和其他党政负责同志经常深入第一线,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
玉树地区各族人民在大办农业中,遇到了劳动力少、工具缺、技术差的困难,许多牧民都是第一次开荒种地。但是由于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了优越性,妥善地安排了劳力,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第一次种庄稼的曲麻莱、治多、杂多等县许多公社的牧民,在汉族干部和有农业生产经验的社员的帮助下,边学边干,迅速成为一支新的农业生力军。在向工具要劳力,向技术要时间的口号下,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共同研究,改革二牛抬杠等原始落后农具,推广山地步犁、马拉收割机、脱粒机等新式农具。随着大办农业而成长的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五十多个工厂,在推广和革新农具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今年以来,全州推广和革新农具二万多件,生产效率成倍成十倍地提高。在克服开荒种地的困难中,党和人民政府还远从千里之外运来大批新式农具和几百万斤种子,供应各人民公社播种需要。当地人民解放军多次帮助各族人民开荒、播种和收割。为了实现多种高产多收,全州各人民公社大力改进耕作技术,大搞精耕细作,建立起三十多万亩丰产方,全面推广了合理密植、勤锄草、适时、适量浇水、追肥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针对高原地区气候多变,经常有霜冻、冰雹危害的情况,广大社员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采取地头挖防霜洞,用烟火熏,设立老农天气观测洞,组织县、社联防等办法,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年,昂欠县扎吉地区的国营农场、人民公社和机关干部齐心协力,三次战胜霜冻,使八万多亩青稞、小麦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傅智树、邢克忠)(附图片)
过去的荒滩,现在变成了良田。图为种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郊区的青稞。 本报记者 班智远摄
图为青海农业展览馆展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年种出的各种蔬菜
本报记者 红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