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北平到上海的列车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15
第2版()
专栏:

  北平到上海的列车上
本报记者陆灏
七月十日从北平首次开向上海的列车,载着五百五十五位旅客。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喜欢的心情。
那位鬓发如霜的老太太,到上海欢晤已经离别八年的闺女和女婿;这位穿蓝士林布的中年妇女,去上海看她久别的母亲。平沪通车使相隔一千四百九十六公里的北平和上海缩短了距离,离别者得以团聚,南北物资的交流,也不会再为长江、黄河的天险所隔绝了。
列车由北平到天津,窗外下着连绵的雨,但旅客们谈兴正浓,门头沟胜利煤矿(私营)董事马千里去上海办理该矿煤炭南运的问题,铁路局已经答应帮助他们解决运输上的困难,到了上海,只要把栈房准备好,煤炭就可启运。他乐观的说:“平沪通车以后,矿上就好了”。北平达明电料行老板应锦荪到上海买机器,准备回来制造胶木灯口零件。他说:在前几年,店里有一部分制造电扇的模型,国民党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知道了,说是借去用用,结果,给应锦荪留下了一堆借条,东西是不见了。车上有一些来自东北的旅客,一个说,这一下子把满洲里和上海联在一起了,另一个说:从上海坐车,经过西伯利亚,一直可到莫斯科;旁边一个则接着说,可以到华沙,可以到布拉格,布达佩斯,……
翌日下午车经黄河铁桥,到济南一百四十余华里,两边青松翠柏,泰山巍峨伫立。
车过徐州,夜已过半,田里阁阁蛙声划破滚动着的车轮的巨响,这说明车越往南行稻田越来越多了。
旅客中有我们的干部和战士,在以往战争的年月,他们离开亲人,献身人民解放事业。今天平沪通车,带给他们团聚的机会。在军人车厢里的徐阿根,今年才二十一岁,无锡人,十四岁参加新四军的游击队当勤务,受过三次伤,后来转战胶东鲁中,他笑着说:“我离家的时候太小,现在母亲也许不认识了。”一位女同志名叫张沅青,江阴人,抗日战争开始时参加孩子剧团,到了武汉、桂林、贵州,一九三九年到了延安,已经十三年不回家了,她想象母亲不知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车过长达五百余米的崭新的淮河铁桥,平安稳固,人们亲眼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增加了无限信心。
车往南行,湖沼相连,稻秧碧绿,水牛在河里洗澡,一片和平建设的气象。车过长江时,一直开到轮渡上,宽宽的江面,只走了十多分钟。江南的人们兴奋的说:“是北平开来的,是北平开来的!”   (本报十三日自上海专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