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牧区大办农业 农区大办牧业克 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牧双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0
第7版()
专栏:

牧区大办农业 农区大办牧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牧双跃进
本报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和发展牧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牧区公社社社队队大办农业,农区公社个个办牧场,自治州农牧业生产双双跃进。全州十一个牧区人民公社今年做到了社社粮食自给自足,七个农区公社畜牧业生产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新局面。从此结束了历史上牧区农业落后、农区牧业生产发展缓慢的状况,揭开了自治州农牧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1958年全州人民公社化以后,人民公社制度根本改变了过去分散的、单一经营的畜牧业生产状况,为自治州加速发展农牧业生产实行农牧结合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公社化后的1959年,全州十一个牧区公社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就抽调了50%左右的劳力成立了农业生产专业队,大力开荒造田,播种面积由1958年的七万多亩增加到十万多亩。今年牧区各公社又在整顿畜群合理安排草场的基础上,一般都以畜牧小组成立了常年食堂,从牧业上又节省出大批劳力投入农业生产,掀起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高潮。阿合奇县
(牧业区)新修整的大小渠道三百多条,增加灌溉面积四万六千多亩,使今年播种面积扩大了40%以上。帕米尔高原上的乌恰县,今年粮食作物面积就由去年的二万八千多亩增加到六万二千多亩,扩大了一倍多,小麦和青稞的总产量比去年有很大增长,从而使牧区公社的播种面积按人口平均达到了五亩多,超过了农业区的水平,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社社粮食自给自足。地处高寒山区的托云公社,全社两千八百多人除留够口粮和一部分饲料外,还出卖了三万斤余粮。
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广大牧区的人民公社走上了农牧结合、全面跃进的新阶段。由于牧区粮食作到了自给,根本上改变了牧区过去年年要靠大量出卖牲畜换取粮食和大量宰杀牲畜食用的状况(根据阿合奇县的统计,公社化前全县出卖宰杀的牲畜占总头数的20.39%,1959年只占2.13%),因而保证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全州十一个牧区公社,自公社化后两年来,牲畜总头数已由1958年底的不到三十万头增加到四十七万多头,平均每年增长25%以上,比公社化前平均每年递增速度提高一倍左右。乌恰县随着粮食生产大发展,今年留给牲畜的饲料,由过去的二十多万斤增加到五十多万斤,单是可以用作饲草的青稞草和麦草就收获了一千五百万斤。因为牧区农田一般都是在气候较暖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现在牧区草原上已经形成了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的定居村落,在村落农田周围,农民们为畜群搭起了成千上万的棚圈,储备了大量饲料饲草,不但为牲畜过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大部分牲畜冬春两季要在远离农区的山区牧放,常常由于遭遇大风雪不能及时抢救而造成大批死亡的状况,并且还就地为农业积攒大量的优质肥料。目前自治州主要牧区乌恰和阿合奇两县,冬季在农田附近过冬的牲畜一般都占到70%以上,为农业提供的肥料约三亿斤左右,平均每亩在两千斤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自治州农业区各公社个个办牧场或建立了畜牧专业队。各农区公社都固定了领导,成立了畜牧业领导小组,建立起一套畜牧专业机构,扭转了过去顾了农业顾不了牧业的现象。今年农区公社在经营畜牧业生产上,还普遍实行了“三包”(即包工、包产、包财务)、“七定”(即定配种、定保胎、定幼畜成活率、定成畜死亡率、定体质膘度、定畜产品数量、定改良品种头数)、一奖的责任制度,因而基本上改变了农区牲畜发展缓慢的状况。农区公社今年畜牧业生产出现了配种受胎率高、保胎产羔率高、幼畜成活率高和流产少、死亡少、破坏丢失少的“三高”、“三少”新气象。
现在全州十八个人民公社为实现明年农牧业生产继续双双跃进,正狠抓冬麦田间管理和保证牲畜的安全过冬的准备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