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在“世界屋脊”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0
第7版()
专栏:

在“世界屋脊”上
本报记者 宋政厚
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最西部,东面是浩瀚的塔里木盆地,东北面是天山山脉,西北与苏联吉尔吉斯和塔吉克两个加盟共和国接壤。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拉达克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等,都结聚在这里。这里,有数不清的大小河流,过去,每年夏秋,山洪暴发,这些河流全像脱缰野马,横冲直闯,高原上的交通就完全断绝。今天,我们在高原上旅行,虽然正碰上山洪暴发的秋天,可是公路四通八达,大小河流上都架有牢固的桥梁,汽车还是畅行无阻。同行的一位柯尔克孜族青年说:“如果在解放以前,碰上这种时候,你们早就寸步难行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在1954年秋季成立的。在这短短的几年中,高原上究竟起了多大的变化,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对好些事情简直是难以想像,不用说那迅速发展起来的数不尽的农村,不用说那绵延千里的丰茂的牧场,就是一些新出现的城镇,也令人惊叹不已。有些城镇年青得还来不及起一个适合的名字。
那是一个漆黑的晚上,我们正在高原中部急忙忙地赶路,汽车穿过一道峡谷,翻过一座山梁,眼前突然涌现一座热闹的城市。大街上灯火辉煌,无数盏明灯宛如满天星斗,把山谷照得雪亮。在一条小河岸边,一座水力发电站正有节奏地歌唱着,和那远处采矿的爆破声,组成一支动人的交响乐。整个城市都交织在一种劳动的乐章中。
第二天,东方刚刚发白,我站在一座楼台上,环视山城四周。这座年青的城市规模不小,纵横有好几里,周围群山环抱,横贯中央的是一条小河,两岸摆满了商店、学校、医院、俱乐部和宿舍等,大街一直伸延到两边山腰,绿树成荫,清洁整齐。
秋天,帕米尔草原千里,羊肥马壮。在无数的河谷小平原上,社员们正忙着收割庄稼。我们来到紧靠苏联边境的一个叫“托云”的人民公社。这是高原上最好的牧场之一,有十万头牲畜在这里放牧。柯尔克孜人称这里为“托云”,意思是“吃得饱的地方”。这里,建立起人民公社不过两年,今年的牲畜总头数就比1958年增加65%以上。草原上也建立起了饲料基地和人工授精站,各种打草、剪毛的机械,代替了过去的镰刀和剪子。全社有五个生产大队,十九个生产小队,共二千八百六十一人。今年种地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二亩,收粮食一百三十万斤,收油料一万五千多斤,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五千五百十六亩,粮油总产量比去年多收了一倍。在公社旁边的草地上,一群牧羊姑娘正欢乐地歌唱:
在青青的草原上,
我们是牧羊的能手;
在金色的田野上,
我们是种庄稼的好汉;
柯尔克孜人跨上骏马,
带着人民公社的幸福飞向远方。
早就听说柯尔克孜人热情好客。我们来到托云公社最西边的托云大队,刚跳下车,迎面就跑来了两个柯族青年,互相握手、拍肩,就像老友重逢似的。
这两个青年,一位是分管牧业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亚生,年纪不过三十,由于童年就给牧主家放羊,在他那黝黑的脸上,已经留下与他年纪极不相称的皱纹。另一位是来牧场度暑假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买买提,他才十七岁,再过几天,就要作为柯尔克孜族第一代大学生,跨入新疆大学的校门。
因为畜群已经转移到秋季牧场,我们只好暂时宿在尚未转移的牛奶厂的帐篷里。这是两座用毛毡围成的圆锥形的蒙古包,设在一条小河边上,在离帐篷不远的地方,便是拥有两百多头奶牛和奶马的露天奶厂。奶厂里,一群身矮毛长、形如雄狮的牦牛,正在相互追逐嬉戏。身着彩色衫裙的柯尔克孜族妇女,挥动着灵巧的双手,挤着宛如喷泉的马奶。厂长苏来曼,走来向我们介绍奶厂的生产情况。他说在这草料丰足的日子里,奶厂一天至少能生产近千斤奶汁,这些奶汁除了供给大队里几个食堂食用外,还可以大批加工成各种奶制品,卖给国家。他把我们带到一个储存乳品的帐篷,拉开门帘,乳香扑鼻,里面摆满了一盆盆的奶油,一箱箱的酸奶疙瘩,篷杆上还挂着许多个满装着马奶的皮囊。
参观了存库之后,我们来到了帐篷。女主人一步赶前,轻轻掀开门帘,里面横放着一张长形木架,木架上摆着精致的大木箱。木架前面铺着几条花毡,按照柯尔克孜人的习惯,这是招待客人的睡铺。白天,这个睡铺便是待客的坐席。帐篷中央是生火烧饭的地方,挖有一个小坑,上面放着三角锅架。现在,男主人正在这里忙着给我们作最珍贵的食品——熬煮手抓羊肉。
女主人提来水壶,轻轻地给我们泼上三次洗手水,这是饭前的礼节。接着,奶油、奶茶、奶油煎饼、奶油炸糕和手抓羊肉,一盘又一盘地摆满了一个毡面。支部书记这时也活跃起来,又是敬酒、又是敬肉,并且按照他们的传统礼节,每在敬酒之前,总要对客人说一大段富有诗意的祝语。热情的主人慢慢由说变唱,考姆兹弹开了,歌声响起来了:
毛主席是太阳,
他照绿了草原,
他照亮了山岗;
马儿在奔腾,
羊儿在欢唱,
太阳照在我们心上;
我们人旺牲畜也旺。
夜幕徐徐下沉,畜群已经归圈,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簇簇篝火开始出现,人们围着火堆在谈天说笑。三三两两的猎人,骑马背枪,来回在畜群四周巡视。秋天的牧场,水草丰茂,是一年中放牧的大好季节,可是,也是野狼常常出来为害畜群的时候。因此,每个大队都组织有几个好猎手,专门守护畜群。在新疆,许多柯尔克孜人都是打猎的能手,老猎人依明·巴衣沙里就是很不错的一个。解放以来,他打死的其他野兽不算,光恶狼就打死了一百多条。有一次,他上山去查看安放的铁夹,夹着了一条狼,但周围有十四条恶狼看守。这群狼发现了他,便从四面八方凶猛地扑来。他沉着地和狼群搏斗,击退了狼群的反扑,还打死了一条大狼。
夜色深沉,忽闪忽闪的篝火,给人们带来了睡意,谈笑声停止了,大家进入了甜蜜的睡乡。只有三三两两的猎人,还在漆黑的深夜里,警惕地守护着畜群。(附图片)
蔡斌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