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吕根泽青年突击队干劲倍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2
第4版()
专栏:向邢燕子看齐

吕根泽青年突击队干劲倍增
本报讯 吉林省农业劳动模范、知识青年吕根泽和他领导的青年生产队(即海兰生产队)队员在和全国著名的邢燕子及燕子生产突击队队员开展了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立功的革命竞赛以后,干劲倍增,秋收生产告捷,不仅完成打场脱谷和秋翻地任务,而且积攒了大量的优质肥料,为再夺明年丰收积极创造条件。
吕根泽青年生产队队员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了有关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等社论和邢燕子的模范事迹后,进一步坚定了红在农村、专在农村的决心,全队队员都制定了个人的红专规划,并开展了“学、赶邢燕子,争做生产能手”的竞赛。有一天,吕根泽发现队里绳子不够用,即利用休息时间搓绳,一连搓了一百多根,手搓裂了口,还坚持搓。队员朴松好、朴在范、孙成郁等在割稻时排除种种困难,做到快速割稻,各创造了日割稻五亩、四亩、三亩半的纪录。今年刚满十八岁的姑娘金春华,本来在食堂劳动,当队长让她去捆稻子时,她天不亮就下地去了,水稻上落满霜花,非常冻手,但她想到燕子姐在数九寒天,还挖冰窟窿打鱼的事迹。马上全身有了劲,第一天就捆了四千五百多捆水稻,以后天天保持高产。全队原计划七天完成割完捆完十公顷多地的水稻,结果只用了四天就完成了。为了早日完成打场脱谷任务,他们开展了脱谷高产运动,做到每人平均脱谷九千多捆,比往年提高效率50%。全体队员在公社党委“割拉打净,珍惜每一粒粮”的号召下,做到了颗粒不掉,捆里没穗,拉地不落,脱谷细致,增产了很多粮食。
为了再夺明年丰收,吕根泽青年生产队已经总结了今年的生产经验,并制定出1961年的生产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