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北石山管理区为什么连年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3
第2版()
专栏:

北石山管理区为什么连年增产?
臧新 达山 焕斗 生贵
山西大同市东方红公社北石山管理区(即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共有一百四十户,四百八十五人,经营着六千余亩干旱沙板土地。过去是一个生产条件十分不好,群众生活非常贫困的地方。从1956年成立农业社到1958年公社化以后的五年来,由于管理区党支部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分配工作做得好,干部领导作风好,因而产量直线上升,多种经营飞快发展,社员生活步步提高。今年虽然遭受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旱灾,但粮食总产量仍可比去年增3%,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年平均递增10%。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卖给国家的商品粮食也逐年增多,今年卖给国家的粮食比1956年提高两倍。粮食产量直线上升,总收入也飞快增加,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年平均递增50%。随着收入的增加,社员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中,每人平均收入增加5%,保证了95%以上社员年年增加收入。
由于生产搞得好,分配工作抓得出色,有力地鼓舞了全体社员坚守农业阵地,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积极性。五年来不但没有一个社员盲目外流,而且还增加了24%的劳力,其中十八岁至二十五岁的生力军就占到总劳力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的经验主要是:
增加产量增加收入
生产是分配的基础,要搞好分配必先发展生产。北石山管理区的生产条件确实不好,所耕种的六千亩土地,多是地高、沙多、风大、水少。合作化以后,管理区党支部为了改变“亩产不过六十斤,旱涝频繁无收成”的穷苦面貌,并对土地、劳力、资金、工具、领导等,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进行了全面规划,狠抓了六条措施:
一是大抓高产多收与广种多收。去、今两年,领导全体社员大建丰产梁,新开荒地七百三十四亩,变单作为间作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大抓农田基本建设。新增旱涝双保险水浇田三十亩,洪水地二百一十亩。结合水土保持,治坡、治梁三千余亩。
三是大抓积肥造肥。他们针对本地坡多草肥的特点,大搞养猪和养羊积肥,大建肥料基地,田间、村旁普建沤肥坑。
四是大抓种好精管。为了种好,他们将耕地手和播种手,从建社到现在一直固定没变,从而培养了这些社员的技术,田间管理搞得更为出色。
五是大抓小队领导和生产责任制度。生产小队长和队干部,都是群众热爱、精明能干、有计谋、能劳动的好领班。以三包一奖为中心的责任制度,从建社起,一直坚持到现在。
六是大抓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的收入由合作化时只占总收入的30%,今年增加到60%。
正确执行分配政策
这个管理区在分配上每年既增加了公共积累,又保证了95%以上社员增加收入,也坚决完成了国家税收和统购任务。最突出的是,五年来真正做到了社员、集体、国家三方面互不拖欠。全管理区没有一户社员欠国家和管理区的款,管理区也不欠社员一文。六年来贷过银行的四千五百三十三元款,已全部还清。并随着收入的逐年增加,实行了定期预分工资,年终结算。
管理区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坚持三级所有制。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还十分注意了社员个人应得的收入。在处理社员与管理区的经济关系上,坚持了合理的价格政策。收买社员的肥料和修理农具用的废铁废木,合理作价,当下付款。对社员作价归社的牲畜、羊群、大农具、林木等,按原定三年分期分批归还的期限,全部归还。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干群一心坚守阵地干部的领导作风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作风民主,干群一心。五年来,北石山管理区始终坚持了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群众所称的红色支书梁宝山、勤俭主任梁进增、保险会计梁德季、放心保管梁进雨四个好管家,他们不仅在生产上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而且在遵守财务制度上,既一尘不染,又铁面无私。一文钱、一粒米、一根柴、一寸纱,所有干部都没沾过。支书梁宝山,从今年6月当炊事员以来,一杓菜、一碗饭,都没多吃过。财物账目都能按时按项公布,并且交代得一清二楚,使社员既摸清了个人家底,又知道了全区家底,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勤俭办社的优良作风,五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建设因陋就简。合作化时,原来的仓库、窖子、畜圈,因年久失修大部倒塌,管区支部采取了在保证能用的前提下,逐步整修逐步完善的办法。五年中,只花了三百元现款,五百二十个人工,占新建需款十二分之一。二是多方挖掘潜力,合理降低生产成本。五年中,全管区共打草贮青七十六万斤,除保证了本社饲草有余外,还从扣留的谷草中,腾出八万三千斤,支援了缺草地区,既降低了费用,又增加了三千二百元收入。社里需要的大小农具和绳线,都是靠以现款收买的办法,从社员手中收集废物自制。五年来共自制农具三千九百六十件,比购置新的节省开支九千二百元。这样,全管区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与产量和收入成为反比例:生产成本由合作化时每创造百元价值,需成本五十一元,到去年降低为二十九元;生产费用由原来占总收入的38%,到去年降低到24%。三是缩减非生产开支,钱用在刀刃上。一架油印机三十多元,既需要又买的起,但会计梁德雨苦心钻研自制了一架,没花一文钱不比买的差。由于以上原因,全管区队长以上的十五名干部,从建社以来,不仅年年连选连任,而且这个管理区还被评为社、区、市的“十无”红旗管理区,即:劳力无盲目外流;粮食无霉坏隐瞒;干部无贪污占小便宜;社内无债务;往来无拖欠;牲畜无死亡;农具无损失;资金无浪费;账目无差错;公款无挪用。
二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社员生活。党支部在关心社员生活过程中,得出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越是社员有了困难,越要及时帮助。因此,支部除派支书梁宝山深入食堂、托儿所等集体福利单位,帮助改进和提高工作,特别注意帮助社员解决生活上的特殊困难。单身汉梁宝财,自己房子坏了没有住处,支部主动帮助他和其它单身汉并了家;以后他有了爱人,没等他开口,支部又给他找好了房子,帮助他建立了幸福家庭。全村五户困难户,每个干部都时刻关心他们。王忠义一条腿残废,家里六口人,生活不好过,支部便分派他到食堂拉风箱,抽时再积些肥料,一个人赚劳动日二百八十个,除全家享受了供给外,还分到了一百六十元工资,生活过得很宽裕。其他四户也在生产中得到了适当照顾,使他们同其他社员一样,幸福地生活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煤是群众日常不能离的东西,支部总是组织生产队利用农闲时间集中运煤,社员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有,保证了需用。社员们说:“住在咱们村,不用担心生活问题,干部们比自己还想得周到。”
三是从政治上关心社员。他们的工作方法是“参”、“看”、“听”、
“谈”、“访”五个字。参,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全管区十五个队长以上干部,平均所做的劳动日,不低于一般社员水平。有时工作忙了,开会很晚,第二天照例和社员一样参加劳动。社员十分感动,时常劝他们休息。看,在生产中看群众的行动和表情,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社员梁兴龙,一贯劳动积极,爱说爱笑,今年6月突然变的见人绷着脸,出地懒洋洋。这种行动和表情被支书梁宝山发现后,休息时一了解,才知道是他姐姐叫他到包头去居住,该去不该去拿不定主意,经过帮助,提高了认识,解决了问题。听,听取群众反映,随时改进工作。原来管区修理农具要请外村的木、铁、绳三种匠人,后来根据社员意见,培养了三方面技术人员,平时参加农业劳动,用时修理,大大节约了开支。谈,和社员谈心、交朋友,把干部的心情和社员的心情融汇在一起。访,访问社员,问寒问暖,他们除过年过节定期登门拜访外,平时也很注意访问社员,随时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附图片)
福建宁德三都公社?沃大队在青山岛上种满了甘薯,社员们正在加强管理,力争好收成。  新华社记者 林梦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