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人到那里政策到那里 姜炳英善于把政策交给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3
第4版()
专栏:

人到那里政策到那里
姜炳英善于把政策交给群众
姜炳英是河北省交河县连镇公社小于庄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她平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耐心地向群众交代政策。社员们夸奖姜炳英是:“人走到哪里,政策走到那里!”炳英平常总是和社员一起干活,休息的时候,就和社员们拉家常,宣传解释党的政策。今年收甘薯的时候,她和社员们拉家常:“今年的甘薯虽然又旱又涝,可是比往年总还不错吧?”一句话把社员们的心思都引起来了。有的说:“今年的甘薯难收,不好收净。”有的说:“要不快点收,冻在地里,损失可就大了。”姜炳英耐心地听着人们说下去,渐渐地摸到社员的思想,然后引到正题上来,宣传精收细打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好处,公社党委的号召,支部的要求,社员们都听得入了神,嚷嚷起来:上级号召的对,今年的甘薯得来不易,扔一块也可惜。当人们认识到精收的重要性后,办法也来了,有人提出建立小组,分工包干,固定地块,三人一组,一人耕,两人拾,定量定工分,超额给奖励的办法。姜炳英立时帮助这个小队干部分了组,干起活来效果很好。她把这个办法提到支委会讨论,支部认为是个好办法,在各小队普遍推广了。
姜炳英又跟轧场的王桂田谈起这个办法。王桂田听完想了想说:“这个办法用在收甘薯上行,用在别处还得变。”姜炳英问怎个变法,王桂田说:“你就说收黍子吧,收完了,又长出不少小穗,二小队种麦整地,把这些小穗也收回来,又多收了三百多斤,一小队就未收,扔在地里了,这不是浪费公共财产吗?”姜炳英说:“依你说,怎么办好呢?”王桂田说:“二小队该奖励,一小队该批评。”姜炳英把这件事提交支委会研究以后,奖励了二小队,并把精收细打列为评比五好社员的内容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