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越中友好农业社作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3
第5版()
专栏:越南通讯

在越中友好农业社作客
张坤英
11月初的一天,河内市郊“越中友好农业社”洋溢着一片欢乐气氛,社员们在喜庆晚稻丰收的时候,兴高采烈地迎接了我国驻越南大使何伟和他率领的使馆工作人员前来进行友好的参观访问。
八时许,当何伟大使的汽车到达村头时,欢迎的人群早已站满道路两旁。这里有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喜悦的感情,都用欢迎、友谊的美好词句欢迎着中国朋友。客人们走下汽车后,和欢迎的人们一一握手。这时,问候声、欢笑声和掌声交织成一曲欢乐的歌曲。中越友谊的挚情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这愉快、友好的时刻,人们不禁想起越中友好农业社命名典礼的情景。越中友好农业社位于红河之滨,距离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市只有七公里。这个合作社是今年5月由三个初级社合并后转入高级社的,也是河内市郊区最早成立高级农业社的先进社。目前有二百二十户,农民一千零一人,耕地八十二公顷,此外,还有六公顷渔塘。
今年我国国庆的时候,这个社被命名为“越中友好农业社”。那一天,河内市行政委员会主席陈维兴同志在命名仪式上说:为庆祝兄弟的中国人民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为了标志越中两国人民之间万古长青的友好关系的发展,越南劳动党河内市委员会和河内市行政委员会决定陈富乡第一高级农业社命名为“越中友好农业社”。人们确信,这个社的命名,将使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联系和经验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今天,陈富乡村头的稻田里一片金黄,弯垂在田里的颗粒累累的稻子显得分外耀眼,它们也好像在向中国客人表示欢迎。正在田里忙着收割的社员们个个喜气洋洋。客人们走到田里,一边向忙碌的社员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一边拿起镰刀同社员们一起收割。何伟大使的亲切态度和熟练的挥镰动作,引起了社员们的钦佩。一时田里弥漫着无限愉快、友谊的气氛。尽管劳动的时间是如此短促,但是由于收割的速度进行得迅速,不大一会工夫,一大片金黄的稻子就在人们的镰刀下一排排地倒了下来。这时,社员们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拿过一大捆金色稻子赠送给何伟大使。田野里再一次响起了春雷般的掌声和欢笑声。
主人殷勤地带领着客人前往参观渔塘。养鱼小组的组员们正在塘里捕鱼,活跃的小鱼在网里翻腾,银色的鱼鳞闪闪发光,中国客人对这丰产的景象啧啧称赞。
当我们问到养鱼的情况时,年青的乡支书充满热情地回答:“今年养了二百万尾鱼秧,还有六万尾肉鱼,鱼秧是社员们在今年5月从海里捞来的。现在仅仅经过五个月的时间,可是鱼儿已经长了四、五寸了。”
他接着说:“鱼的收入相当可观,预计从今年5月到今年年底收入可达二万越元左右。至于饲料,除了各种树叶之外,还有黄牛粪,小鱼吃了牛粪长得又快又肥。”
我们随后还参观了幼儿园、助产院和第二级普通学校(初中学校)。在幼儿园里,天真的小朋友们正在上课,当他们看到那么多中国客人到来时,瞪着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望着中国客人有礼貌地喊着:伯伯好、阿姨好。接着孩子们唱了几支歌曲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听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的歌声,不能不使人感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农民的子弟过着多么幸福的童年生活,他们从小就受着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休息的时候,年青的乡支部书记亲切地向客人介绍了农业社的情况。
他说:“我们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灌溉条件也好,但是,过去在法殖民主义者统治下产量很低,平均每公顷最高产量仅二千公斤。但是和平恢复后,在劳动党的领导下,我们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情况就完全改观了,产量年年增加。1958年平均每公顷产量二千八百三十五公斤,1959年增加到三千二百零二公斤,今年虽然还没有收割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增产是毫无疑问的。”
今年社里办了两个家禽试验场,养了一万五千只鸡鸭。乡支书说,除了在稻谷、蔬菜和饲养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多之外,现在还正研究办个砖瓦厂。此外,全乡早已扫除了文盲,为此,1958年得到了政府奖给的劳动勋章。
乡支书告诉我们社员收入的情况:“如果各种收入折合稻子的话,每人每年的收入平均四百公斤。”
何大使称赞他们在经济上、文化上的发展,并且说:“北京沙河中越友好人民公社有四万人,但是仍然感到劳动力不足,越南驻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还去参加了劳动。你们这里需要劳动力时,可以从我们使馆调人,我们都是你们的社员。”全房间的人都大笑起来。真是亲如一家,充满了亲密友好的感情。
在访问将要结束的时候,乡支部书记请中国客人转达对北京沙河中越友好人民公社社员们的问候。
客人表示一定把他们的深情厚谊带给沙河中越友好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同时也表示希望这个社取得更大的成就,两社展开友好竞赛。(附图片)
图为“越中友好农业社”社员们把金黄色的稻子送给何伟大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