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阅读
  • 0回复

上钢一厂和三厂生产大幅度增长的一条重要经验 紧抓小措施 收到大效益 领导作风更深入,解决问题更踏实,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4
第1版()
专栏:

上钢一厂和三厂生产大幅度增长的一条重要经验
紧抓小措施 收到大效益
领导作风更深入,解决问题更踏实,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新华社上海23日电 在狠抓全厂性关键问题和重大措施的同时,要切实抓小措施,解决生产中的小问题。这是上海第一钢铁厂和上海第三钢铁厂生产大幅度增长的一条重要经验。
炼钢生产连续性很强,每个环节扣得很紧,一环脱节,甚至一颗螺丝松动、一个开关失灵,就可能使整个生产遭受损失。例如,转炉摇炉开关,每炼一炉钢,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内,要往返扳动近二百次,开关内每个小零件发生故障,都对整个炉子发生影响。因此,从8月份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来,这两个钢厂非常重视经常采取小措施,解决经常出现的小问题,从而保证设备更加正常地运转,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上钢三厂第一转炉车间10月份使用大风机以后,每炉钢的吹炼时间缩短了,但是在吹炼时铁水喷溅得较厉害。砌炉工人和炉前工人反复商量,只是把转炉的大风眼改砌成小风眼,并把炉膛稍加改进,每炉的吹炼时间就缩短了四分钟,每吨钢的生铁消耗也降低到一千二百二十四公斤以下,小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效益。上钢一厂第二转炉车间职工特别加强了对摇炉开关内小零件的检查和维护,因此几个月来摇炉开关从未发生故障,使炉子保持了很高的作业率。
修修补补的小措施,及时解决了同工人操作密切有关的小问题,深受工人欢迎。9月份,上钢一厂第一转炉车间的化铁炉,由于料场焦炭运输跟不上,常常发生脱料现象。运料工人反映,原来是运焦炭的小平车料斗太浅,上面加两只箩筐,一车也只能装二百多公斤,而且箩筐抬上抬下,时间既长操作也不方便,大家很焦急。车间领导干部很重视这个意见,马上发动检修工人,和运料工人一起动手,用一些废铁板把所有平车的料斗都加高了五、六寸,每一车装焦炭三百公斤左右,不用再加箩筐了,工人省不少力气。问题一解决,运料工人很高兴,干劲更足,他们向炉前保证:要多少料就运多少料。从此基本消灭了化铁炉脱料现象。
认真抓小措施、解决小问题,这是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的结果。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的干部首先从一号化铁炉上得到启发。一号炉开始搞试验炉时,炉子上没有大风机,没有新的热风炉,当时有的干部认为有了大风机、热风炉产量才能上去。但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动手,把不必要的风管、阀门拆去,把风管漏风的地方堵塞补好,就充分发挥了原有设备的作用,一号炉成了全市标兵炉。从此以后,车间干部对群众提出来的许多小问题、小措施,看法改变了,他们作风更深入,解决问题更踏实,一丝不苟。这个车间化铁炉产量提高,铁水多了,转炉吹炼却常常跟不上。什么原因呢?车间领导干部深入炉前,和工人一道仔仔细细找原因。原来是石灰供应不上转炉的需要。再追下去,原来石灰、装石灰的箩筐、劳力都有,就是箩筐上没有绳子,使用不便,效率低,因而铁水等转炉,转炉等石灰,石灰等箩筐,而问题最后集中到一根绳子上。绳子这个小问题一解决,转炉吹炼跟不上的矛盾也随着很快地解决。两个厂的其他车间推广第二转炉车间抓小措施的经验以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也更加密切。现在,许多工人都经常找领导干部谈他们生产中的具体小问题,谈情况,谈经验。这样,领导掌握和指挥生产也更全面、更准确、更灵活、更主动。
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两个厂的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群众提出问题发动群众解决的做法。许多小问题解决得快,收效大,花钱少。11月份以来,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工人在班后议论会上,共提出了设备修理、零件调换等一百二十多条意见。车间领导干部都逐条认真地加以归纳整理。该由车间解决的,立即指定专人,定时,定项目包下来解决。群众自己可以解决的,交给工人班后议论会、经验交流会想办法解决。如前些时候,车间里化铁炉出铁口堵不住,常常发生铁水满钢水包现象。而二号炉工人却百发百中,堵铁眼很出色。车间领导方面立即帮助二号炉总结堵铁眼的经验。二号炉工人说,他们的主要窍门就是塞铁眼的坭塞头做得好,干了就洒点水,湿了就烘烘干。这个简单而确实有效的办法推广后,效果立竿见影。(附图片)
上钢三厂江边码头装卸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仅仅在起重吊车上增添了一只自动装卸煤炭用的“荷花抓斗”,就使煤炭从驳船上岸装车的时间由过去十二分钟缩短到二分钟,节约了八个劳动力,有力地保证了炼钢车间煤气炉的需要。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