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第十八次改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4
第3版()
专栏:质量第一——在昆明西山农业机械厂里

第十八次改进
这几天,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人民公社团山管理区的社员们,正驾驶着新制的“碎土下种两用播种耙”,在播种小春。据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它全重七十公斤,成本仅及“洋”播种机的十分之一,适宜于胶泥地播种,只要两个人操作,两条牛牵引,一天就可以下种二十八亩到三十亩,而且播种质量很好。
这台两用播种耙包含着许多人的劳动。那是10月初的事情。西山区的秋收快要结束了,全面的秋种将要开始。为了抢节令,中共西山区委号召全区大搞农具改革,并把试制播种耙的工作交给车辆厂去完成。工人们说干就干,立即动手,几天功夫就制成了一台八行播种机,抬到山地试用,效果很好,马上就组织力量生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西山区的田地多系胶泥土,粘性大,使用八行播种机下种小麦,耙齿插入泥土后容易阻塞,播种不均匀,工效也低,不能全面推广。时间紧迫,节令催人,如何办?第二天,区委第一书记和工业、财贸、商业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带领着一批干部,亲自来到了西山区农业机械厂,要求这个厂想办法改制一台适合胶泥地的播种耙。这个厂的职工深知任务紧迫,立即由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选派技术较强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组成小组,进行试制。他们抬来一台八行播种机,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将全部机件拆开来逐一分析,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区委书记也根据播种耙的原理,参与改进。你一计,我一窍,当天就改制出了一台,大家拿到田间试验,但麦子播不下来。他们又找原因、改进。这样经过了十八次改进,10月底,第一台碎土下种两用播种耙改造成功了,胶泥地的播种工作也使上了新农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