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先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26
第4版()
专栏:

先和后
学文
江西南昌县下放干部万贤群,坚持事事、时时先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万贤群开始先当了群众的先生,差一点把事情办坏了。以后他改变了,先当学生,结果,事情办得十分出色。由此可见,先和后,不是一个程序问题,而是一个实质问题。看起来,先和后只有一字之差,实际上,差别很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个人智慧是有限的。万贤群对待队里三十多亩发生了严重旱象的田,就是一例。他以为他提出的办法会比群众的高明。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群众提出了非常切合实际的办法。特别是对群众的冲天干劲,他估计很不够。这对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所以,真正具有先做群众学生精神的人,必须坚决彻底地相信群众的集体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做到了这一步,再去当群众的先生,一定能当得好。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向群众学到了东西,你教给群众的东西,是经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这才是群众的真正先生。
有人说:下放干部刚开始情况不熟,需要先当学生,等到熟悉了情况,就可以先当先生、后当学生了。其实不然,如果不先当学生,慢慢地熟悉的变成了不熟悉,懂得的变成不懂了。群众的实践斗争,是不断发展的,干部今天向群众学到了东西,明天,群众在新的实践中又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任何一个向群众学得最好的干部,只要他在这一步上感到满足,停住了脚,都不能跟上新的形势。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热潮中,在农业第一线,每天每时都在产生大量的新事物、新经验、新创造和新问题,每个下放干部更应密切结合实际,先向群众学习,并且不断向群众学习。万贤群,所采取的请教“三老”(老干部、老农、老社员),定期召开老农会,经常访问社员和在小队交一二知心朋友等一套办法,把遇事先向群众学习制度化,是一个宝贵的经验。由做学生到做先生,由再做学生到再做先生,这是一个规律,一个下放干部,只有掌握住这个规律,才能永远站在群众的前面领导群众前进。
目前,各地下放干部都很重视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但是如何真正学得好,从万贤群的事迹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