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01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挥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中共邯郸市委书记处书记 周吉福
邯郸是河北省粮、棉的主要产地。全市一千八百万亩耕地,粮田占65%,粮食作物一年两熟,复种率很高,在推行农业八字宪法和大面积丰产方以后,耕作越来越细,加上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的发展,劳力和畜力都感不足。由于劳力、畜力不足,有的耕地本来可以复种而不能复种,有的耕地带茬粗种,因而影响增产。因此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力畜力的不足,就成为当前我市领导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邯郸市在党中央、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拖拉机已由1954年的八个混合台发展到今年的七百二十二台(折一千零六十个标准台)。各种机引农具已达五千多件。机耕服务面积已占全市适宜机耕土地的30%。机械作业项目已达到二十多项。总的看来,在作业效率、工作质量、机具数量上都有很大提高。但工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同样的拖拉机,有的一个标准台一年能耕种一万五千到二万个标准亩,有的一年还达不到四千个标准亩。同样牌号的拖拉机,有的使用一万五千个小时不大修,有的还不到规定大修期的一半就得大修。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拖拉机的效用,及时总结管理、使用拖拉机方面的经验是必要的。
拖拉机的使用以农田为主,拖拉机的作业以耕地为主
为了使有限的拖拉机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市委在统一安排、全面规划、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下,确定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农田为主,作业以耕地为主的方针。
为了保证拖拉机用于农业生产,我们提出每台拖拉机全年工作量中必须保证85%以上用于农田,在农闲季节可以搞综合利用(如农副产品加工等),严禁用拖拉机搞非农业的运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耕作质量,降低了作业成本,使拖拉机的效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耕地为主”,是保证把有限的拖拉机用到农活最集中、占用劳动力和畜力最多、增产效果最大的耕地上去。为此,我们确定拖拉机耕地要占农田总工作量的80%以上,其他农活与耕地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服从耕地的需要。同时,在首先满足耕地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一些其他农田作业项目,如播种、中耕、植保、收割、脱粒等。我们也有计划的搞了几个较全面机械化丰产方的试点,耕、耙、播种、中耕、治虫等项作业全面进行。这是为积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准备条件所必需的。
由于上述方针的进一步贯彻,使拖拉机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确实保证了农业生产。例如今年三秋的农田工作量就占拖拉机总工作量的98%,和去年同期比较,每个标准台机耕面积提高了90%。
对农业机械的规划、管理、使用、修配、制造等实行归口管理
随着农业机械动力的大量增加,我市农业机械的组织领导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1959年冬季开始,我们成立了市、县农业机械局,人民公社成立了农业机械管理站,对农业机械的规划、管理、使用、修配、制造、供应等工作,采取由农业机械部门“一条鞭”包到底的组织领导形式,同时还把公社以上一百九十四个制造修配工厂全部划归农业机械部门领导,全力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践证明,这种组织形式适应了我市农业技术改造任务的需要,克服了过去“一台动力多头管理”或几管几不管的现象。过去,我市的拖拉机和排灌机械由农业、水利部门负责管理使用,由工业部门负责修配,由商业部门负责供应配件及燃料。由于分工过细、管理头绪过多,增加了中转环节,解决问题不及时,反而给基层使用单位增加了负担。采取“一条鞭”的组织领导形式以后,农业机械部门不仅拥有大批管理干部,还掌握了一支二万多人的修配、制造大军和一条供应专线,这就大大提高了拖拉机使用效能,保证拖拉机顺利的完成了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任务。例如今年秋耕期间,市委提出了“依靠机耕,辅之以畜耕,完成耕地任务”的指示后,农业机械部门动员了七百多名干部深入田间加强具体领导,并组织了一千一百五十名修配工和三百七十盘烘炉随拖拉机到田间大搞修配,保证了机车出勤,取得了秋耕全胜。
加强拖拉机站的经营管理,提高机具效能
加强对拖拉机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机具利用率,作到成本低、耗油少、质量好、经营有利。我们在全市普遍推行了“包生产任务、包燃料消耗、包作业成本”,“定机车、定农具、定人员、定任务完成时间”的管理方法和拖拉机站、机耕队、机车组三级或“机耕队、机车组”两级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了机具维护保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了各种机车的机务操作规程。对驾驶员进行了考核定级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鼓励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制订了超额、节约等奖励办法。这些工作对提高拖拉机站管理水平,巩固公社办站,起了很大作用。
机耕队、机车组,是拖拉机站的基层作战单位,组织领导好队、车生产,是办好拖拉机站的主要标志,也是提高机具效率的关键。在今年秋耕冬耕生产中,各级党委把大抓拖拉机生产列为领导农业生产的重点,派出大批干部加强了机耕第一线,使每一至二台拖拉机,都有一名包车干部,负责作到对单车逐日抓进度,逐班查出勤,逐块安排农活,逐队作好劳动力、畜力、拖拉机三结合,并对驾驶人员加强了政治思想领导,开展了劳动竞赛。因此,秋耕进度快、出勤高于全年其它季度。干部包车责任制,已成为我市在领导机耕作业中的一条成功经验。
为了适应大面积丰产方和进行机械化作业的需要,我们以生产小队为单位,从有利增产,便于小队田间管理,有利机耕出发,对土地、道路、渠系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对部分地块过小的、穿插不齐的土地,组织土地连方、统一机耕,然后分付机耕作业报酬,分队各自经营。这样作就解决了部分土地因地块太小不适于机耕大生产作业的矛盾。
采取“洋头土尾、土洋结合”的方法,大搞拖拉机牵引农具配套
以土为主、土洋结合,大搞“洋头土尾”,配套成龙,实现“一机多引”,是当前提高拖拉机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关键。我市现有的拖拉机不仅型号多,而且头多尾少,机引农具互不配套,有的虽配上了机引农具,但经过多年使用已经损坏,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因此,拖拉机利用率很低。我们根据“用最少的财力、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原则,从1958年就开始大搞机引农具的“洋头土尾”、配套成龙试验。我们从需要和可能出发,能土就土,能洋就洋;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哪些对增产作用最大、节省的劳动力最多就先搞哪些;什么型号用材最少、效率最高、费时最短、改制容易,就积极改革、制造什么型号。结果,两年来广大群众创制推广了二十多种、大小五千多件适合我区农业特点的土洋结合的机引农具。其中耕、耙、盖、镇压等十多种主要耕作项目已经配套成龙,为机引农具系列化找到了捷径。我们在大搞机引农具配套中,采取了集中兵力,一个一个吃掉的办法。首先抓住了占用劳动力和畜力最多、增产最大的耕地工具的配套,因地制宜的给拖拉机配备了两套耕地犁(即一套大犁,一套轻便犁),既适应普耕、快耕,又适用硬土壤地及丰产地深耕。今年秋耕中使用的机引小五铧犁,就具有坚固、耐用、高效、保质、成本低、用料少、节省劳力、操作方便等特点。改造一台小五铧犁,成本只有四百元,比一台机引大三铧犁节省六百公斤钢材,工效提高二倍。在夏收中我们突出抓住了占用劳动力和畜力多,时间性强,而且极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小麦脱粒打场这一工序,大搞拖拉机土洋结合的镇压器打场,获得很好效果。一台拖拉机带三至五个镇压器,一般一天能脱粒二十多万斤,相当于十台大型动力脱谷机的效率。今年夏收时,全市出动六百零二台拖拉机投入打场,脱粒的小麦占全市小麦总产量的29%,使八十六个公社的四千五百六十八个生产队(占全市总队数61%)提前完成了夏收,夏征入库任务。
这些洋头土尾的农具,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造容易,使用方便,而且大多数都能机畜两用。经验证明,紧紧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实行土洋并举,由土到洋,大中小结合,以工具改革为基础,边普及、边提高,是多快好省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正确方针。
以养为主、养修并举,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与定期检修密切结合
随着拖拉机的日益增加和利用率的不断提高,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必然出现正常的磨损和损坏。因此,认真解决修配问题是保证拖拉机经常出勤的重要一环。根据我们几年来的体验,修配工作必须贯彻“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以养为主、养修并举”的方针,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与定期检修密切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日常作业中,对广大驾驶人员进行爱护国家资财的政治教育,树立“爱机如命和防重于治”的思想,认真执行定期保养维护制度、以延长机具寿命。另一方面,为适应农业机械日益增长的需要,强调自力更生、用土法上马建立农业机械的修配工业。我们从1958年开始,本着逐步实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的要求,在市、县、社三级分批建立了修配网。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市有了配件厂,并担任部分精密部件的修理任务。各县(区)都用土设备建立了一至两个农业机械修配厂。各人民公社也建立了农业机械修配厂(站),或者建立了专门车间,在机耕队和机耕较多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修配组。在农忙季节,还组织专修队,定片包干巡回修理。作到随坏随修。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机车的出勤率。
大力培训农业机械技术人材,做到不让机器等人
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培训了各种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近三万名,使拖拉机达到一机四手,排灌机械一机三手,并相应地培养了大批管理人员。我们每年还有计划地多培训一批,保有后备。因此保证了农业机械日益增长的需要。
我们培训农业机械技术人材的方法,主要是:正规训练与以师带徒的现场教学相结合、长期训练与短期训练相结合、自力更生与力争外援相结合、巩固提高老手和积极培训新手相结合。并且以“以师带徒,随车教学,就地取材,能者为师”为主要方法。边生产,边学习,按车固定培训任务,采取定点定时传授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使训练的人员能使会用,会简单修理。人员来源,除广泛吸收有专业技术的退役军人外,主要是逐级提拔,逐级补充。由农具手中培训驾驶员,由驾驶员中提训修理工、技术员和机务队长。在吸收新人员中,注意了吸收农村中的政治条件好、有一定文化水平并热心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中贫农青年,使学习后既保证数量,又保证质量。为了使培训人员保证用于农业,市委规定了现任的农业机械驾驶员、司机手,不经公社第一书记批准,不准调动或改行。在训练时,采取与公社签订合同的办法,“保送、保训、保返回”。训练后回原生产队生产,机到人来。由于通过以上办法,使我市各种农业机械化人材,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
几年来,我们在管理使用拖拉机中,虽然摸索到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还很不够。我们正在党的大办粮食,大办农业的方针鼓舞下,从抓好当前拖拉机利用着手,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机械工作的领导,促进我市农业技术改造的迅速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