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名副其实的米粮队——记米粮大队耕作制度改革的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08
第5版()
专栏:广东通讯

名副其实的米粮队
——记米粮大队耕作制度改革的胜利
本报记者 黄越 通讯员 黄先田
广东电白县坡心公社米粮大队,今年由于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指数,实行粮油作物的合理轮种制,使各项作物获得增产,由一贯缺粮变为有余粮,今年平均每人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一百九十斤,花生油二十五斤。
米粮大队在广东西部亚热带的丘陵地区,土质不大好,容易受旱;全队有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人,只有五千二百四十五亩耕地。地少人多,打的粮食不够吃,过去是一个有名的穷地方,但这里的人却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吉利的名字,叫做“米粮乡”,表现出他们的愿望。名字虽然早就取了,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乡”,还是近几年的事。
米粮大队人多地少,按说是应该充分利用地力,使它长出更多的粮食来。但过去因受生产力落后的限制,长期因袭下来的一套落后耕作制度很少改变。例如在1958年公社化以前,全队一年种三季的土地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田都只种两季或一季。米粮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在县委和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变一年两熟为三熟,水稻、甘薯、花生实行合理的倒茬轮作。
在耕作制度的改革中,队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全社的土地进行了调查分析,摸清了各种不同的土质和自然条件。根据不同的土地,采取了适当的对策。
根据干部、群众对全队的耕地调查分析的结果,全队的耕地分为五类:
第一类,土质肥,水利条件好,春夏两季种水稻,冬季种甘薯。这类田共一千二百亩,使用比较合理,基本上照原来的种法不变。
第二类,土质和水利条件较第一类稍差,一年种两季,春季种花生,夏季种水稻。这类田有一千七百五十亩,约占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数量多,潜力大,作为改革的重点。改的办法是,在收晚稻后,增种一季冬甘薯。为了使甘薯收后不误春季种花生,他们把甘薯及其前茬作物晚稻的种、收期都较过去提前一个节令。
第三类是沙质较大的望天田,容易受旱。这类田共有一千零四十亩,一般是种一季晚稻,兼种一季夏杂粮或冬甘薯。改革这类田的办法是,平整土地,兴修渠道,增加排灌设备,开辟水源。经过去年一年的努力,实现了机械化灌溉。今年就把这部分历年夏季休闲的一千多亩沙质田,种了五百多亩花生和四百多亩夏杂粮。
第四类田有四百五十五亩,一般是种一季夏杂粮或花生,秋季休闲四个月,冬季再种甘薯。对这类田也改变了秋季休闲的习惯,增种一季晚稻或秋花生。
第五类田是黄泥粘质田,共八百亩,早春和冬季缺雨季节,泥土十分坚硬,过去一般是夏季蓄水浸田,只种一季晚稻。对这类田的办法是,兴修水利,使其长年得水灌溉,同时每亩铺施沙土六十担,疏松土壤,能够多种一季早稻。
经过这些改革后,共扩大复种面积三千多亩,其中扩大冬薯面积一千一百亩,早稻面积四百五十七亩,晚稻面积七百六十亩,春花生面积五百二十五亩,秋花生面积二百亩,夏杂粮面积四百九十九亩。
在扩大复种指数的同时,大力抓好轮种和扩大肥料来源。米粮大队实行了大面积的水稻与花生的轮种制,计划三年为一个轮作周期。利用花生轮换土地改良土壤,利用稻田种花生,轮换新地,促进花生高产,做到一举两得。为了扩大肥源,征得收购部门的同意,队里自设榨油厂榨油,卖花生油给国家,留下花生饼作农田肥料。今年共得花生饼二十三万斤,解决了全部晚稻田的追肥问题。花生苗全部回田作基肥,一亩苗充作两亩稻田的基肥,使水稻肥料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充足,带来了晚稻的显著增产。
为了研究出一套新的耕作制度,这个大队的干部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试验和深入总结群众经验的工作。例如对花生地多种一造冬薯的问题,就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探讨,得出十分可靠的结论,才肯定下来加以推广。 1958年,了解到原来的第四高级社曾在1957年冬季在春花生地的前季种了冬薯。结果,不但多收一造甘薯,花生也增产20%。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问题,公社党委委员潘毅炎和党支部书记潘学才,在1958年亲自搞了十六亩试验田。其中八亩花生地种上冬薯,八亩休闲过冬,这十六亩地施同样多的肥,同样的管理方法,收获结果,前者比后者每亩多收花生八十二斤。这一来,花生地种甘薯的好处肯定了。可是,科学根据在哪里呢?找不出科学根据,万一将来种植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不懂得处理,是很危险的。于是他们又去请教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派驻本县的技术干部。他们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确切可靠的根据。于是大家到田里化验土壤,才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花生地种过甘薯,春天挖了薯后马上播花生,土壤的湿润程度最适合花生种子发芽生根,促进前期生长发育;另方面,种冬薯将泥土打碎起畦过冬,比白田休闲过冬土壤风化深透,有了更好的团粒结构,这是促进花生增产的主要原因。
道理弄清楚了,将改革方案交给群众讨论,群众又提出一个难题:他们说,花生地种甘薯,冬薯必须提早二十天收获,否则就会迟误花生的播种期。而冬薯收获提早,生长期不够,产量很低,不上算。怎样解决这个矛盾,达到两全其美呢?于是他们又来发动群众献计,大家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花生地的晚稻提早一个节令种植,提早一个节令收获,冬薯也可以提早种提早收,冬薯有了足够的生长期,产量不受影响,花生也可以按时种下,矛盾就解决了。
各项耕作制的改革试验,在小面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较大面积的试验。例如,把单造改三造的试验,干部选了群众称为“万世瘦垌”的三百亩单造田进行试验,按花生——水稻——冬薯,这个种植公式循环种植了两年,不但一造种三造成功,而且由于多种了一造甘薯、花生,土壤的有机质大大增加,由瘦变肥,落后田变了先进田。“万世瘦垌”是全队最差的田,它能改革成功,对其他条件较好的田的改革,群众就深信不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