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依靠工人改进管理 华北农械总厂提高生产 九个月制造各种农业机械三千多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2-11
第2版()
专栏:

  依靠工人改进管理
 华北农械总厂提高生产
九个月制造各种农业机械三千多部
【本报讯】华北农业机械总厂,自解放后开工迄今,经过九个月的艰苦经营,现在已获显著成绩,较刚解放时,工人已增加八倍,生产了近三十种农业机械,数量达三千多部。该厂之所以能够这样迅速发展,在经营管理上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介绍。
学习苏联和东北的经验 明确树立企业经营思想
一、学习苏联和东北的先进经验。该厂经常研究东北、大连、石家庄等地十余种报纸,讨论了大连关于“学习苏联科学的工业管理制度”的经验,东北局关于“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指示,结合当时该厂的情况,明确规定与执行了下述的方针与原则:
(一)坚决掌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手工业到机械化”一点一滴发展的方针,和某些技术干部好高务远的思想进行了斗争;根据实际需要增添工人,绝不追求数字。
(二)开始即明确树立企业经营思想,反对“恢复生产时一定要先赔本”的消极看法。他们首先给北京人民造纸厂承做了打浆与造纸等七部机器,获得小米近百万斤,然后添置了必要的器材工具和部分工房,为制造农业机械打下物质基础。
(三)贯彻“一切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费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员用于直接生产。
(四)在工人福利方面,实行了“只有生产发展,才能改善生活”的原则。开始时有些工人提出福利要求,做不到,便给大家解释清楚,而在制造造纸机获利后,就主动拿出一部分来建立了最必要的医务室、合作社、理发室、篮球场等。工人对此很满意。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制度。八月间,全厂干部学习了大连中苏合办工厂的科学管理方法,开始了生产上的专责制,整理了生产组织,建立了主要干部日报制,和自觉基础上的劳动纪律、奖励制度等;又在节省原料,减低成本,增加生产,提高质量,确实掌握物价的原则下,逐渐建立了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根据农民需要发展生产
二、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农民需要发展生产。该厂曾在下乡实验中,调查农民要求,并接受了农民许多宝贵的意见:如耘锄柄太高,不方便,双马拉犁改成单马拉犁可节省牲口,犁的双柄要改成单炳,犁刀前面要装轮子等。并根据工展经验,知道农民最欢喜的是耘锄,马拉犁,铡草与割草机。满足农民这些需求,便成了他们生产计划的依据。四个月来,这些产品供不应求。察哈尔、绥远、冀中、冀南、冀东、晋中、冀鲁豫、太行、平原等地农民的订货,仅耘锄一项,即有五万四千部。他们又根据华北十年九旱的特点,大规模制造水泵,研究以风力等各种方法使用动力,并作多种样品实验,现已制成二十九种。
坚决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智慧
三、坚决依靠工人,发挥工人阶级的智慧。在发动工人讨论工厂生产计划中,出主意、订计划,使工人感到自己是工厂的主人,生产情绪便积极起来。以后许多制造上的困难,都在工人集体努力下克服了。当厂里接受了造纸厂一千五百磅容量打浆机的任务时,因为这种机器不独该厂没做过,据说国内所有铁工厂也很少能制造的。要做七十二时的大轮。需熔铁水一千六百斤,过去日本技师连一千斤也没有把握,这次工人们却勇敢地接受了。他们经过三番五次的苦心研究试验,终于做成了。
做耘锄,犁和多种农业机械所用的扁铁原料,市场上既贵且不容易买,买来也不合尺寸,原制造此项原料的轧钢机,国民党统治时期已经停用,拆成了空架子,特别这一机器的“样板”在日寇退走时带走了,因此大家都没有信心去恢复他。工人李俊、王全亮决心要使停止了四年多的机器苏醒,他们到处找回零件,夜以继日地自己绘图,经过十几天的苦心钻研,终于做出了“样板”,能做三十多种造机器的圆扁原料。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领导上提出“把铁的手工活变成机器活”的号召,经过工人们的苦心钻研与创造,原来用手工做的耘锄上的许多零件,都改用机器制造。所以耘锄产量由六月份的十九工,降至十一月份的二工半;水泵则由六月份的一百二十一工,降到十月份的三十二工。
团结技术人员有计划提高技术
四、团结技术人员。该厂是非常重视团结技术人员的。他们对技术人员进行了耐心的政治教育,并对其错误的思想作风进行批评。生活问题上,则尽量照顾,尽可能给以工作上的方便。这样,使术技人员们都安心工作,并在改进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刚从美国留学回来,专门研究农业机械的马骥和李振宇,经过努力研究,把二马拉的犁改成了单马拉,适应了农村牲口少的情况。也适应了使用轻捷,犁沟平整,翻土完好等的农民要求。最近他们由工程师和工人组织了技术研究会,有计划的提高技术。
尊师爱徒
五、尊师爱徒。为使师徒团结生产,该厂一开始就注意提倡尊师爱徒。
师傅们过去有一种“留一手”的旧作风,现已变成以“能多培养徒弟”为光荣了。好些师傅都订了培养徒弟的竞赛办法,成立了青工夜校,聘请老师傅及技术人员,每晚抽出二小时上课。另外,还规定了每隔三个月举行考试,提拔学徒为正式工人的制度,只要成绩及格,是不拘年限的。因此工徒们大大提高了进取心,认真的学习技术,高度发挥积极性。本月份装配耘锄,工徒杨瀛海以每部十一.七五五分钟创造了新纪录(一般要装十五分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