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根子扎在大巴山——记先进收购员朱以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2
第3版()
专栏:

根子扎在大巴山
——记先进收购员朱以德
望予困
听汉中市碑坝公社的一些社员说:“老朱走到哪,就把‘百货商店’背到哪!”这天,我们看见了朱以德同志,见他脊背后的背笼里,毛巾呀,茶缸呀,花布呀,镰刀、勺子、草鞋呀,等等,真是百货俱全。我们问:“老朱同志,到哪去卖的?”
老朱答道:“不是专门去卖的,管区党总支李书记叫我上底坪小队贯彻扩大秋种政策,打个捎脚把这些货背上。前两天在底坪小队调查,这些东西都是社员急需要的。”
答话间,他现出不能久停的样子。底坪小队离管区七十多里,要翻两座高山,半路上还要把政策传达到另外三个大队和五个小队,这位担任山区收购员的共产党员要背着这九十多斤东西,走一百二十里,任务是繁重的。
福成管区地盘大得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有百十里,党的每一项政策下来时,老朱总是抢着往那山最高、路最远、地方最偏僻的生产队去,一面结合中心工作,向社员传达党的政策,一面抓紧有利时机,完成各项收购任务。这次,在老朱请求去底坪小队之前,管区李书记听说老朱今年已经下去过一百三十多次了,每次下去背上百十斤日用百货,回来又是百十斤山货特产。过去的十个月,老朱就凭两个肩膀子,每月平均运量四千斤。光这一项,给全管区已省下三百五十多个运货劳力……。老朱临出发前,李书记找见他,用双眼盯着他的腿棒子,心里疼爱地说:“老朱同志,这回下去贯彻政策,请你不要背上百货,怕你……”
老朱连忙把裤腿往下狠拉了一下,说道:“我这腿,看起来乌紫乌紫的,不要看皮肤颜色不好,其实这是锻炼出来的一双铁腿。连我自己也奇怪,不知道它为啥这样硬棒。”他一边说,一边格格地发笑。
朱以德坚强的革命意志,满腔热情的乐观主义战斗精神,谁碰到,谁也会受到感动。李书记没有更多的理由说服他,只好让他背上满满一筐货物,向底坪小队出发。
当天,老朱经过每一个生产队,都代表管区党总支,向党支部口头详细地把当前党的政策作了传达。深夜了,他仍沿着羊肠小路向底坪小队走去。这天晚上没月亮,手里又没提灯笼,伸手不见五指,他不晓得哪一个步子迈错了,插进荆刺野草丛中。老朱掏出一把镰刀,割一步前进一步。
直到日头上到一竿子高,老朱来到了底坪小队。这个小队的社员,正在山坡上拔黄豆。老朱放下背笼,先数了一下出勤总数:二十七人。他叫着每个社员问好,拔黄豆的社员听着听着,都笑着说:“老朱真是个好记性,比咱小队长还记得熟。”老朱大踏步走进村子,来到陈文福家中,知道陈文福该添置一条毛巾了,老朱把毛巾取给他,说道:“毛巾是工厂织的,棉花是社员们种的,你看,农业大发展了,给咱山区运来的东西就更多了。”老朱接下去讲了人人都出勤发展农业才有保证的道理,陈文福听了这番话,心里很舒畅,他用新买的毛巾把头一包,赶忙上地拔黄豆去了。
朱以德同志就这样,从今年春耕宣传多种多收和适当开荒、套种等方针,直到秋收后宣传交粮政策,跑遍了全管区二十三个小队,六百一十八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每户最少去过三次。今年夏季,管区党总支让朱以德同志到幸福二队宣传多种多收增产方针时,他挨门逐户讲了以后,了解到谷雨已过,这个队还没插冬水田秧。他赶忙回管区给李书记汇报以后,就拾掇了一背笼农具、化肥和小百货,又返回这个队。他问社员,为啥还不插秧,有人说“太早”;有人说“人手少”。老朱经过深入调查,帮助生产队一方面安排了劳力,另方面组织社员辩论。社员李宣云、杨国福用去年早插增产的事例,说服了认为插秧“过早”的社员,这样,全队就一齐下手,一天插了五亩多水稻。到第三天老朱再一次返回这个队时,二十多亩水稻全插完了。傍晚,远处传来了阵阵雷声,朱以德同志踏着山路,来到小沟坪小队。小沟坪一带因田干插不上秧,碰巧,当他赶到这个小队的当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雨,他住在一个社员家里,问明了近来的生产情况,第二天一早,他和生产小队的干部一起,肩上镢头跑进山沟,把山水放进田里,接着喊来二十多个社员趁水插秧,他还把背的草帽、蓑衣分给插秧社员戴上、披上,社员们看到这种情况,谁能不感动啊!
朱以德这位收购员,光把力气出在农业上,自己的收购任务是怎样超额完成的呢?用老朱的话说:只要和社员混熟了,把农业生产搞好了,收购任务样样都会完成的。他这话是有根据的。福成管区有六百一十八户社员,他对每户社员的名字,甚至连大部分小娃的名字,全能叫出来;每一户的农具状况、哪一户养猪几头、养鸡几只……全装在他心里。正因为他对一切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每一项收购任务,他总是月月、季季按期完成。他用各类收购物资做成许多标本,制在几张大皮纸上,走到哪带到哪。看哪些户擅长搞药材,他就亮出药材标本;哪些户养鸡多,就专讲把鸡蛋卖给国家的作用。
今年秋季,老朱在巴焦坪小队,上高山连续锄包谷五天。他在劳动中,向这个小队的社员讲了“让山货特产为国家建设立功”的道理,全队三十五名社员听了以后,纷纷卖给国家四十多种共一百二十多斤物资。
朱以德同志就是用这些办法,今年在全管区共收购十二万多元的物资。社员们经过老朱的手,出售给国家的山货土特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价值,每户平均收入二百元。他所收购的四百多样物资,大大超额完成了收购计划,以鸡蛋来说,全管区平均每户出售六斤多,超额40%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
(原载《陕西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