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种植多样化 品种多样化 作务技术多样化 陈家沟生产队适应山区特点大办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3
第3版()
专栏:

种植多样化 品种多样化 作务技术多样化
陈家沟生产队适应山区特点大办粮食
本报讯 陕西安康专区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文武公社副社长屈良和领导的陈家沟生产队,根据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实行种植方式多样化,作物品种多样化,作务技术多样化,促使这个生产队粮食产量年年迅速增长,其他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最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这个队不断地进行科学总结,使山区的耕作制度愈来愈充实、完善。所谓种植多样化,中心环节是抓扩大播种面积。去年秋播中,除对现有土地能复种的全部复种,改一年一作为两作外,又新开辟了四个阵地,来扩大播种面积:一是实行主、杂粮混作和套种。在二百多亩小麦中带种豌豆。豌豆的根瘤菌肥有利小麦生长,小麦又可以给豌豆起到“搭架”的作用,因此,得到了麦、豆双丰收。二是在七百多亩油桐林、木材林中深犁深挖,播种小麦或豌豆,实行林粮间作。三是缩短轮歇地期限,进行合理倒茬,在二百一十亩轮歇地中,改一年两种为三种;改三年两种为四种。四是在板田里套种一料胡豆。
所谓品种多样化,就是因地因种制宜,能种啥就种啥,啥种合适就种啥种。如他们就总结出:小麦是个“稳收作物”,无论平地、坡地、山地都能种植,但品种选用得适宜与不适宜,却与来年产量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他们采用的麦种,就有五、六个品种,实行多品种组合。根据各个良种的特性,如耐寒、耐旱、耐肥程度,分蘖和抗倒伏能力、成熟期迟早等,看地用种,看种种地。这就有利于发挥各个优良品种的特长和作用。例如对耐肥、秆硬、抗倒伏力强的“齐头红”良种,就种平地和水田;对能扒坡、耐旱、分蘖力强的“夏河造”良种,就种坡地;在桐林地里就种成熟期早的“三月黄”和“六○二八”等品种。
所谓作务技术多样化,就是在土地整理、施肥、密植、播种技术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上,也要因地制宜。如他们对平地就用深耕犁和锨深翻,平细整地,大搞园田化;坡地就用犁深翻,拣石头,砌楞坎,大搞梯地化;山地就用镢深翻,垒石坎保土,大搞台阶化。平地实行“分行条播”;坡地实行“开沟条播”;山地实行“密窝点播”,播种量也有每亩用种十五斤、十八斤、二十斤不等。在施肥中,掌握瘦地施多,肥地施少;饼肥牛粪上阴坡,人粪猪粪上阳坡,火肥渣肥上山地。
两年来,陈家沟生产队由于因地制宜,实行“三多样”耕作制度,保证了粮食产量年年增长。
由于上述先进的耕作制度,也同时解决了林、粮相互争地的矛盾。两年来,全队共造林五十余亩。由于是在地边、石埂边植树三十多万株,并未影响到粮食播种面积,而且林粮间作,树木起到蓄水保土,树叶沤肥,有利农作物生长,而每年给庄稼整地、施肥和锄草,又利于树木生长和多结果实,既保证了粮食增产,又促进了林业的大发展。
由于粮食生产大大提高,特别是夏杂粮面积扩大,养猪事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最近,党支部和队委会,根据党中央“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精神,按照“三多样”的耕作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划,把小麦棉花面积由八百多亩扩大到一千一百多亩,并适当增种油料和杂粮作物,同时合理安排了明年春、夏种的茬口。现在,全队社员正根据“三多样”制度和生产计划将措施落实到田,力争明年夏季多收粮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