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荒山秃岭长庄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3
第3版()
专栏:青海通讯

荒山秃岭长庄稼
 本报记者 江河沅
初冬的傍晚,雪花纷飞,从公共食堂的餐厅里,传出了一阵高吭激昂的歌声:毛主席像太阳,光芒照在尕什加诺,荒山秃岭出凤凰,社员们喜洋洋……。尕什加诺,是一座只有十二户、三十三名社员的新村庄。
这里位于绵延几十公里的卡日岗山的深处,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公社沙连堡生产队的一个小队。谁想像得到这个洋溢丰收的喜悦的村庄,在一年多以前竟是一个荒山秃岭、渺无人烟的地方!人们一谈起尕什加诺的变化,无不翘起大姆指赞誉开发尕什加诺的英雄们,称赞他们那股发愤图强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的革命意志。
单人匹马探荒山
195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民骑着一匹黑马,迎着凛冽刺骨的山风,翻山越岭来到尕什加诺。他绊住马,就地抓起一把刚刚解冻的黑土,瞧瞧、揉揉、闻闻,脸上涌现出笑容。他跑下山沟,迎着轻微的响声走去,眼盯着一般缓缓的泉水微笑。他爬上一个小山峰,环视周围山坡上点缀着草儿新芽的土地打心眼里高兴,他自言自语:“多么好的土地啊!”。傍晚他出现在生产队的办公室里。公社党委书记陈琥、生产队支部书记马木华看到他,几乎同时问道:“马成云,尕什加诺怎样?”“是种庄稼的好地方!”马成云回答。原来在几天以前,陈琥和马木华曾经到过尕什加诺一趟,对这里的荒山秃岭很感兴趣。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尕什加诺开垦出来,沙连堡生产队就可以增加一、二千亩耕地,开辟一个新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由谁来开发?怎么开发?他们找上了第四小队作业组长马成云,请他先到尕什加诺看看……“把尕什加诺开荒任务交给你怎样?”“你们两位书记能下决心,我就能接受任务!”马成云说的很坚定。任务接受下来以后,马成云才进一步意识到任务的艰巨。“荒不能一个人开,地不能一个人种,我能领导好社员吗?”当天晚上,他先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六十多岁的母亲。这是一个在苦难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太太,解放后才过上幸福的日子,她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党支部副书记、一个是作业组长,她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相信党的英明正确。党把开荒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她感到光荣,因此坚定地对儿子说:“有党的领导,你就能带好社员,听党的话,去吧,尕什加诺是个长庄稼的好地方!”
四员虎将闯江山
第二天,马成云约了自己的好朋友马海禄,带着一顶牛毛帐篷、一条毡和一些干粮,来到了尕什加诺。刚支好帐房,天就黑了。山风越刮越猛烈。他俩吃了点干粮,躺在干草上就谈开了。他们谈尕什加诺的现在,也谈它的将来。马成云越谈越兴奋,顺口问马海禄:“长期住下来愿意吗?”“只要生产队同意,我们就一起干吧!”第三天早晨,马成云打发马海禄回生产队去汇报情况,并带一口锅和粮食来,自己就动手找石头搭炉灶。这时陈琥和马木华来了,关心地询问马成云有没有困难,并通知他除了把马海禄留下来外还确定派来两个共青团员——复员军人冶成章和第五小队的女炊事员马索菲亚。这时,村子里议论开了,有些老年人甚至劝干部要好好思谋。韩木罕老汉对马木华说:“尕什加诺空山大岭,东西南北风都没堵挡,盖上两间房子也要被风刮走的!”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尕什加诺山上的四个人正在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是第四天晚上的事情。他们一致通过一个决议:在尕什加诺扎根、开花、结果!大家还分了工。征服尕什加诺的锣鼓刚打响,困难也接踵而来。5月份,卡日岗山区阴雨连绵,帐篷里也滴滴嗒嗒下起小雨来,简直找不到一块干地方。更糟糕的是柴火都弄湿了,做不成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好每天总动员做一顿饭,和面的和面,打羊皮风箱的打羊皮风箱,帐篷里的烟呛的人们咳嗽、流泪,做一顿饭得花一两个钟头。这是考验人的时候啊!但是并没有考验垮他们。阴雨连绵的五月,把这四个人锻炼得更加坚强了。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开荒、积肥、修畜圈。一个月以后,就开了二十六亩荒地,积攒了四万多斤肥料,修了两个畜圈。江山闯开了,可是人还是住在牛毛帐篷里……
战胜困难立定脚跟
江山闯开了,人也增加到十一个,到11月,他们已经开辟了四百多亩地。为了把这些地全部种上,增产粮食,还得与天、与地作更复杂更艰巨的斗争。他们虽然积攒了一些人、畜粪,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怎么办?烧灰肥,这是保证山区增产的重大措施,不仅可以供给作物生长的养分,而且可以提高地温。但是,按照以前烧灰的办法,一堆灰只能上一亩地,得用一百斤柴草。到那里去找这么多的燃料呢?马成云和社员们一合计,决定突破常规,节省燃料烧大堆灰。说干就干,他们利用地形在一片倾斜四十多度的山坡上摆下了三十多个火眼,足足占了二亩五分地的面积。柴草点着了,火借着西北风越烧越旺,人们赶着在山坡上面添草皮、土块,草皮和土块从上面滚下来,并不很费劲,整整添了四天四夜,把地面填高了三尺五寸,熏烧了十五天。在这些日子里,尽管山区已经是冰天雪地,他们几个人还是轮流着干。这次烧灰,熏制了一百五十万斤灰肥。庄稼种上了,而且长得很好。可是,荒山里有数不胜数的瞎老鼠、哈拉出来吃庄稼。他们又不得不昼夜防护。年青力壮的社员,白天黑夜分班在山岭巡逻,年纪较大的社员,提着一罐罐用安妥制成的毒鼠药,走遍周围的山塆、间壑,一个鼠洞、一个鼠洞地放置毒饵,毒杀害鼠,保护庄稼。一场斗争还在进行,另一场斗争又来了。新垦地上的小麦、青稞,由于粪多土肥,长得特别高,刚刚抽穗就开始倒伏。眼看着成片庄稼倒下去,社员们总动员往地里追施草木灰,同时割马莲、搓草绳,把倒下去的庄稼统统扶起来捆扎好。山高风大,刚扶起来的庄稼,一阵风又倒下去了。他们扶了一次再一次,费了很大精力,才保证了庄稼成熟。
荒山秃岭出凤凰
经过一年多含辛茹苦的斗争,尕什加诺,这个荒山秃岭、渺无人烟的地方,飞出了金色的凤凰。这里,今年播种了四百一十亩粮食作物,生产了十万零一千多斤小麦、青稞和豆类,平均每人生产三千七百六十多斤,除了交售公购粮和留足种子、口粮、饲料外,还有一部分储备粮;这里,饲养了六十一头耕畜、一百七十多只羊,还有许多猪、鸡、兔;这里,栽种了第一批白杨、柳树,荒山秃岭将披上绿装;这里,盖起了七十多间房子,以及粮食仓库、公共食堂,形成一个新的居民点;这里,已经拥有十二户、三十三个社员,成为沙连堡生产队的一个新的小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