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力争明年小麦产量超过往年 石溪生产队发动群众找窍门 青田县开展学、赶石溪队竞赛,高标准培育麦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4
第3版()
专栏:

力争明年小麦产量超过往年 石溪生产队发动群众找窍门
青田县开展学、赶石溪队竞赛,高标准培育麦田
本报讯 浙江青田县城郊公社石溪生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找窍门,同时抓先进、帮后进、带中间,加强了小麦田间管理工作。目前,青田县广大干部和社员掀起了追、赶石溪队培育冬麦的竞赛运动。
石溪生产队今年小麦面积比去年扩大20%,基肥足、落籽匀,生长良好。只要加强管理,争取高产大有希望。但是,各队生产发展不平衡,党支部就采取帮先进队总结经验,帮后进队赶先进,推动全队加紧培育春花。
总结先进经验
党支部首先深入坦头小队一个小组,发动社员总结了田间管理的先进经验。“活神农”小组的社员总结发现去年对“水”、“肥”与小麦生长的关系还解决得不好,因此,分蘖虽然多,但有效穗数不多。去年每亩小麦发棵达到五十万株至六十五万株,但麦穗只二十七万个至二十八万个。如果做到早发棵多发棵,每亩除“娘麦”以外再增加“子孙麦”三十万苗,并争取其中半数成为有效分蘖,就可以进一步增产。因此,大家认为争取每亩增加十五万苗有效分蘖是今年小麦田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同时,他们也研究了去年“子孙麦”多、有效穗数少的原因:①出苗期由于天气干旱,出苗不齐,影响发棵;②腊肥未施足,肥分不能满足全部麦苗的需要,③发棵期水分缺少。大家参照去年经验与今年冬播面积扩大的特点,提出了高标准田间管理的要求,马上动手早培育,力争早分蘖、多分蘖。
因地制宜定措施
在总结先进经验后,党支部又马上组织全队社员推广这个小组的做法。这样,就集中了许多好经验,丰富了高标准培育的措施,解决了小麦灌水、增施追肥、提早培育后会不会产生陡长与过早抽穗地问题。社员们根据过去的经验,结合今年的实际情况认为只有播种过早、培育失时的小麦才会过早抽穗,生长旺盛的小麦掌握合理施肥便不会过早抽穗。陡长也是可以防止的,只要苗期做好压苗工作,不仅不会陡长,而且生长粗壮,不会倒伏。
在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支部十分注意发挥小队和社员的主动性,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黄边垟小队三十多亩麦田,地下水位较高,日照不足,抗寒能力较差,小队干部和社员共同商量,除了采取一般小队的先进经验外,还采取了开沟排水、重施灰肥保暖的措施,以达到促使麦苗早发旺发的高标准培育要求。警钟垟小队一百二十多亩麦田,土层深厚,肥力足,小队便施用稀薄人粪,抓紧压苗,既能促进早发棵,又能防止陡长。
帮后进赶先进
党支部在大抓先进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了对后进小队的领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奋力赶先进。后垟小队有些社员认为自己小队条件差,对超包产,实现全面高产信心不足。党支部副书记郭松溪便深入到这个小队,发动群众找先进因素。社员们经过分析比较,看到今年自己小队的十七亩连作稻,平均亩产量比同一坂田里坦头先进小队的晚稻高二十斤,主要原因是田间管理抓得紧,培育适时。这个事实大大鼓舞了后垟小队的社员,他们说:能不能实现全面高产,主要看自己努力不努力。全小队马上组织了60%的劳力投入田间管理。现在小麦都已铲过一次,每亩施了十二担肥,补齐了苗,生长比较平衡,成为全生产队春花田间管理的先进小队之一。
田间管理又快又好
由于抓先进、帮后进、带中间,石溪生产队各小队的麦田管理工作普遍活跃起来。现在,各小队共组织了二百二十个整半劳力投入积肥运动,同时发动妇女半劳力把二千多担稻根烧成火灰泥作肥料。各小队还到县城捞坑沙,从全队七十二个厕所中清理出大量坑沙作肥料,社员们还积极向生产队投售家肥。因此全队除已追施的肥料以外,还贮存许多优质肥料,足够春花第一次中耕追肥需要。几天来,各小队还赶制了四十把深耕锄和双齿锄,修理了三十多把深耕锄、五十双粪桶、七个施肥器和部分滚筒式压苗机,因而大大加快了田间管理的进度。现在移栽补苗、灌水、中耕追肥等工作进度很快,田间管理质量大大提高。
全县学、赶石溪队
中共青田县委十分重视石溪生产队管理小麦的做法,在全县冬种结束之后,广泛运用现场会等方式,全面推广石溪队的经验。和石溪队一江之隔的湖边生产队,几乎每一个社员都到石溪队去参观学习。在学石溪、赶石溪的竞赛运动中,各级干部都带头学习,而且根据石溪队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订出本社本队的增产措施,并做样板示范。章村公社党委书记贺洪元带领一百三十多名干部在石溪队参观后,马上下田做样子,推广石溪队的经验,使麦田面貌迅速改观。各公社、生产队在推广石溪队的经验中,特别注意听取小队干部和社员的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不仅推广了石溪队的经验,也总结了本社本队的许多好经验,使增产措施更加切实具体,更好地促进了高标准管理麦田。船寮公社朱店前生产队去年有二十三亩麦田出苗不齐,生长不好。社员们对照石溪队的经验进行分析,找出了原因是由于灌水不足不及时,同时他们还总结了本队一些麦田由于管理好获得高产的经验,这些经验推广后,冬麦管理质量大大提高。
青田县掀起学石溪、赶石溪的竞赛后,每天有五万五千多人投入以积肥为中心的田间管理运动。全县已有四万二千多亩麦田进行了一次中耕、追肥与灌水,为冬麦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