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万里高原一片红 西藏地区生产建设成就展览馆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4
第4版()
专栏:西藏通讯

万里高原一片红
西藏地区生产建设成就展览馆巡礼
  本报记者 赵家烈
西藏地区生产建设成就展览馆,于11月30日在拉萨揭幕了。展览馆设在罗布林卡,分为农牧、工业、汽车运输、公路、建筑、邮电、财贸(包括土特产和手工业)、文教、卫生、新技术和军事十一个部分。它以成千上万件展品,显示了农奴翻身后,在农牧业生产上取得的空前巨大成绩,显示了党正领导着西藏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奋勇前进。
一走进农牧馆,在红旗围绕和鲜花簇拥中,出现了庄严慈祥的毛主席半身塑像和一颗金光灿烂的五星,两旁是一副大红对联。上面写着:“民主改革五谷丰登,三反两利六畜兴旺。”这副对联的寓意多么深远啊!它激动着每个观众的心。在和平解放西藏九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西藏地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气势磅礴的民主改革运动,席卷了西藏高原。反动的、黑暗的、残酷的、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被觉醒了的百万农奴打烂砸碎了。波澜壮阔的农牧业大生产运动,在广大的农村和牧场蓬勃展开,翻身解放了的广大劳动人民,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农牧业生产大丰收。大办互助组的群众运动,正方兴未艾……。
展览馆里巨幅的红色丰产榜和各地送来的丰产实物,记载着各地的丰产奇迹。在海拔四千五百米的帕里,过去一向被认为不产粮食,今年却获得了粮食丰收,洋芋、萝卜、蔓菁等也生长得很好。有一段解说词说得好:“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今天结束了帕里高原不出粮的历史,明天在农业生产上还将出现更多的奇迹。”一向有西藏粮仓之称的山南专区,以果实累累的产品展示出农业生产的一派大好形势。这个专区今年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各专区的展品中,有第一次试种成功的水稻、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一丈多高的大麻,一尺多宽的烟叶,高大的油菜,又粗又长的玉米,成串的辣椒……,其中有许多是西藏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已经试种成功了。几年来,国营农场在西藏农业生产战线上,作出了很大贡献。在1953年,农场栽培的粮食作物品种不过十种,蔬菜品种也不过二十种;可是现在,试验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已增加到二千二百五十六种,蔬菜品种也增加到了一千零五十种,试验出来的二十一个青稞、小麦优良品种,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展览馆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谭冠三将军亲手种植的产品,最引人注目。当每个观众看了将军亲手种植出来的苹果、辣椒、洋芋、玉米、南瓜、大葱等农产品时,都肃然起敬。西藏高原上的解放军,无论军官或士兵,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一手拿枪保卫国防,一手拿镐建设边疆。1960年各部队开荒收获的粮食,就达一百五十多万斤,收获的蔬菜达四千多万斤,其他如打猎、捕鱼、养猪、牧羊等各项副业生产,也有大量的收获。在西藏高原的广大机关干部,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开展粮食、蔬菜和副业生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在1960年,拉萨和各专区机关已经作到了蔬菜全部自给,油和肉等副食品也作到部分自给,同时还生产了一批粮食。
农业在飞跃发展,牧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发展。解说员动听的声音,把观众引入了辽阔的草原。和平解放九年来,特别是平叛后这一年多来,草原在巨变。东起金沙江畔、西到阿里专区的辽阔草原,在毛主席的光辉照耀下苏醒了。到目前为止,约二十万人口的地区,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三反两利”运动,牧业生产也在开始发展。这里展出了千百种国家支援西藏的各种兽药和器械,展出了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巨大成绩。为了防治牲畜疫病的流行,国家早在1952年,就陆续派来了大批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培训了一批藏族兽医技术人员。他们坚决执行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兼施”的方针,走遍了无数牧场,多次防止或扑灭了牛瘟等疫情。九年中,他们共治疗牲畜二百万头次,预防牲畜疫病四百八十万头次,被广大牧民亲切地称为“牧民之友”。国家为了更好地帮助西藏进行防治牲畜疫病,发展牧业生产,在1954年,还投资建立了拉萨血清厂,就地生产各种血清和疫苗。拉萨血清厂从1955年投入生产以来,共生产了血清一百零五万毫升,生产疫苗六百四十一万毫升。在开展“三反两利”运动的地区,牧民们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地方试办了牧业生产互助组,使今年的牧业生产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仅据林周县的统计,今年的大牲畜,就增长了13%,羊增长了14%。打隆县工布学区,出现了数千只羊一年两产的奇迹。牧民们这样歌颂新的生活:“共产党像太阳,太阳照到草原上,水草丰,牛羊壮,带来幸福赛天堂。”
工业馆里的许多展品说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和平解放西藏九年来,西藏工业也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解放前,西藏没有一个现代化工厂,地下矿藏资源一直未被揭开。解放后,西藏地下宝藏的秘密开始被打开了,还建起了汽车修配厂、农具厂、水电站、煤矿、林场。所有这些,都为逐步发展西藏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世界屋脊的公路建设上,也以巨大的成绩写下了历史的新页。在毛主席“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指示下,几年来,高原筑路职工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在过去没有一条公路的西藏高原上,劈山填壑,修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通车里程在一万公里以上。1960年的汽车运输量,比1958年提高了七倍,比1955年提高了十五倍。
展览馆上表明,西藏的邮电、财贸和文教卫生事业,也在飞跃发展。原来根本谈不上什么邮电事业的西藏,现在以拉萨为中心,组成了高原四通八达的邮电网。近一年多来,邮电服务所较前增长了四倍,通讯网路较前增长了三倍。随着平息叛乱、民主改革的伟大胜利,财贸工作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财贸馆告诉观众:以三大领主经营、以高利盘剥广大劳动人民的商业体系被摧毁了,以国营经济为领导、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商业网业已形成。国营贸易机构已由原来的专区供应点,扩大到县县皆有。广大翻身农民又以区、乡为单位,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各地商品的供应,较平叛前增加了几倍到几十倍,皮张、羊毛、虫草、麝香等土特产品的收购,也大大增加。
手工业生产也在变。从民主改革开始的一年多来,由于把过去为农奴主的消费服务,转向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服务,因此较和平解放西藏以来的前几年,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据拉萨市的统计,过去失业和半失业的二千六百多手工业者,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都已就业,90%以上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参加了各种行业的手工业生产互助组。拉萨市1960年的手工业产值,已相当于平叛前年产值的四倍,产品已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件,较前增长了六倍,从而相应地满足了拉萨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过去西藏的小学不过寥寥几所,农奴根本没有读书的权利。现在翻身的农奴,办起了一千五百多所民办小学,政府又为广大劳动人民子女,办起了十三所小学、一所完全中学和三个初中班。目前,中小学生已有三万七千多人。过去,西藏没有一个受过医学教育的医生,没有一所现代医疗机构,没有一张病床,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根本没有保证。可是现在,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卫生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从祖国各地来的大批医疗工作者,在这里培训了一批藏族初级医务人员。全区建立了一百二十一个人民医院和卫生院、所,设置了五百多张病床。几年来,免费治疗了五百八十多万人次疾病。特别使人兴奋的是,翻身农民群众结合农业爱国丰产运动,掀起了一个“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疫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在运动中,他们清除了村巷院落中积存了多年的垃圾,初步改变了农村粪便遍地、臭水绕村的面貌。洗脸、洗衣、洗炊具,正逐渐形成风气。广大西藏农村,正经历着一场移风易俗的变革。
万紫千红、鲜花硕果般的展览馆,显示出了西藏生产建设战线上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给人们展现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展示出了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万里高原一片红的美丽图景。(附图片)
西藏地区生产建设成就展览馆外景
本报记者 任用昭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