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气象哨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18
第7版()
专栏:

气象哨兵
甘肃省已在农村建立气象站(组、哨)一千多个,约有两万名群众担任了气象哨兵的光荣职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气象谚语和土法预测天气的经验,组成各个不同地区的补充预报网,既有近代气象科学,又有群众经验,从而提高了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质量,使霜冻、大风、寒潮、冰雹、雨雪大大地降低了危害庄稼的程度。以下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几个小故事:
平安无事
傍晚,大风骤起,尘土漫天,对面看不见人脸。可是,兰州市秦川公社达家梁大队的麦草堆,却压得严严实实,羊群也在大风到来之前安全地回到了圈里。一切都是平安无事。社员们的脸上都显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在刮大风的那天下午,达家梁大队穆桂英气象组组长杨清英,从广播里听到大风预报,为了使预报更加准确,立即检查了自己的物验室,并翻阅收集到的有关气象谚语,细心观察天空的变化,还访问对“看天”有经验的老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她熟练地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确定大风将要来临的结论,并向大队党总支汇报。
党总支立即组成两路大军,一路骑上自行车分头寻找正在放牧的羊群,一路检查房屋、圈棚等,该加固的很快加固,并给所有草垛压上石块、门板和湿泥等,防止大风把草堆刮跑。
晴空万里抢收忙
著名的甘南草原,天气一向变幻莫测。今年秋收时节,阴雨连绵,看着地里一天比一天黄熟的粮食,人们的心就像火烧油煎一样。
临潭县洮阴公社气候服务站气象员和社员的心情一样,眼巴巴地盼望有个晴朗的天气。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晴天的时机,他们不断地监视着天空的变化,细心地观察各种预测天气的实物,伏在灯下周密地分析所得到的资料,又把研究出来的结果,冒着风雨挨家挨户地找老农座谈……,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终于测定二十五、二十六日两天是晴天,他们怀着喜悦心情,立即发出预报。
洮阴公社党委根据预报,马上动员所有的人马,做好抢收准备工作。预测的日子到来了,果然晴空万里,全体社员喜气洋洋地投入了一场紧张的抢收战斗,由于事先准备充分,经过两天苦战,就把全部成熟的庄稼收割完毕,避免了损失。改变农田气候
号称陇东“粮仓”的董志塬上,每当严冬过去麦苗返青的时候,麦田里常常出现片片被冻死的麦苗;夏天刮风下雨,作物又常常倒伏。因此,怎样保证小麦安全过冬,经受风吹雨打,不致倒伏,就成为每个气象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
庆阳县西峰公社年轻的女气象员武秀珍从公社气象站的气象资料里,知道董志塬上冬春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秋间多东南风的气象规律。根据这个特点,她又考虑到植物生长期间需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便勇敢地提出一个崭新的建议:把冬小麦由原来的东西播行改为南北播行,给农作物创造有利的农田气候条件。
党委研究了武秀珍的创议,认为这种作法有很多好处,即:把小麦播行与风向平行,风容易流通,麦秆也不容易被风吹倒,同时作物受光面加大,照射的时间也长,植株能均匀地受到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使作物成熟整齐,减少越冬死亡。
西峰公社在去年冬天改变了部分麦田的播行,试验效果很好,有效地降低了越冬小麦的死亡率。今年冬麦播种,就有更多的生产队推广了这项先进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