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妇婴的好妈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24
第4版()
专栏:广东通讯

妇婴的好妈妈
  本报记者 岑荔丹
狂风卷着暴雨,一阵紧似一阵地刮打着。接生员莫玉香忙了一天,总算回到了家里。她全身被雨淋得透湿,双脚累得快走不动了。没有吃饭,也没有来得及换衣服,一个中年男人就踉踉跄跄闯进来,他颤声喊道:“大嫂,我家婆娘肚痛了一天,流血不止,快去看看!”莫玉香扭头一看,是沈玉兰的丈夫,从他惊惶的脸色,她已经猜出了产妇处境。于是,她赶忙披上蓑衣,拿起接生箱,跟着来人就走。
夜,伸手不见五指,暴风雨吹打得人几乎站不住脚。他们两人搀扶着,一步一跌地往岩岭村走去。刚到河边,风雨灯被吹熄了,摸黑过河是危险的,但是,一想到两条生命正在等待着去抢救,莫玉香就奋不顾身地跳下齐胸的河水,和沈玉兰的丈夫一起涉过小河。他们赶到时,因为逆产,产妇生命垂危。她赶快动手急救,一个多小时后,孩子呱呱落地了,产妇也脱离了危险。莫玉香顾不得休息,又忙着给产妇烧开水,煮饭,直到一切都料理好,她才愉快地拖着疲乏的步子离开。
在海南岛定昌县鸡鸣公社岩岭大队,接生员莫玉香这样一心一意为产妇、专心致志为婴儿的感人事迹,到处流传,令人难忘。
莫玉香是解放后才翻身的贫农,1952年学习新法接生。当初,她满心欢喜地挨家挨户告诉妇女们:“共产党真正好,连我们妇女生孩子的事都关心到了。这回有了新法接生,做妈妈的不用怕过阎王关了!”妇女们当着她面不吭声,背地里却在唧唧哝哝:才去县里学了十天,就吹起牛皮来!
在她回到村里的第三个晚上,同村妇女莫琼花的妈妈气喘吁吁地找她来了。原来,琼花因为迷信,照例到牛栏里生孩子。因为孩子生不下来,请来的旧产婆束手无策。莫琼花的妈妈着了急,才把莫玉香找来。当莫玉香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牛栏时,莫琼花已经奄奄一息,旧产婆却要她蹲在地下,说是蹲着孩子才容易出来。邻居的妇女在旁手忙脚乱,准备为她求神驱鬼。莫玉香不顾众人拦阻,赶快将产妇搀扶到床上躺下,用学到的新法为她接生。不一会,孩子生下了,产妇却因为失血过多昏迷过去。“不好了,一定是得罪了
‘鬼婆’,生孩子不求‘鬼婆’,别想活了!”在旁的妇女七嘴八舌地嚷着,旧产婆更是气势汹汹地说:“死了人要你担当!”在众口纷纷的责难下,莫玉香确实着急。可是,当她想起自己生第二个孩子时,就是因为听了迷信“鬼婆”的话,在头上放一瓦盆冷水,然后用刀敲破瓦盆,让冷水从头浇下,结果,产后足足患了一个多月产褥病,以后还不时闹头痛。想到这里她不再犹豫了,沉着地继续用学过的新法抢救产妇。产妇终于苏醒了,当她看到新生的婴孩时,禁不住流着眼泪对莫玉香说:“要不是你,我母子都没命了!”
从这次以后,新法接生的好处,就像长了翅膀在附近一带偏僻的村庄传开了。附近村庄的产妇都把莫玉香当作自己的亲人,莫玉香呢,不管白天黑夜,风大雨骤,都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各个村庄,给孕妇作产前检查,为产妇接生。
1958年,人民公社在各个大队办了留产院、托儿所等福利事业,因为这个村子很迷信,认为在村中办产院会压死“龙头”,不吉利,一些地主分子还乘机煽动上中农要打莫玉香,暗中破坏留产院的房子,到处造谣说:“在产院生的孩子是养不活的,生下来就死。”莫玉香向党支部反映了这些情况,同群众一起制止了地主分子的造谣破坏。当时,村子里有小孩患痳疹,她就煎好草药逐家逐户送给病孩吃;见到有重病人,她就不辞辛苦,连夜跑几十里到公社卫生院去请医生。群众被她的忘我精神所感动,原来反对办产院的也不吭声了。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要办产院,药品和剪刀、钳子等器具都没有,向大队要钱嘛,大队又底子薄,负担不了。怎么办呢?莫玉香一点也不气馁,她动员了和她一起在县里学过新法接生的梁爱梅,两人上山伐木、挖树头,又开荒种番薯。她把砍到的木柴,收到的番薯卖给供销社,加上群众的帮助,筹得七十多元,买了一批药品、纱布和用具,还动员了木工义务为产院制床造凳,修理窗门,就这样,产院开办起来了。
从去年以来,岩岭大队一百八十多个产妇,全部到这个产院来分娩,母子都平安出院。产妇出院后,莫玉香经常去探望她们。有一个妇女患其他疾病死亡了,剩下一个刚满两个月的婴孩,莫玉香设法动员了五个正在哺乳的妈妈,轮流给这个婴孩哺乳,使这个失掉妈妈的婴孩,健壮地成长起来。队里的社员谈起了这些,都亲切地称玉香为“妇婴的好妈妈”。今年5月,莫玉香当选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到北京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现在,她已经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领导着全大队的生产工作和卫生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