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在知识化道路上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24
第4版()
专栏:

在知识化道路上迈进
敢于在生产上闹革命
也敢于在文化上闹革命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青年农民科学家王保京,是在今年2月到西北农学院去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和他同去的还有一起搞丰产试验的几个小伙子。
农民上大学是一个革命,王保京等下定了决心要像攻碉堡一样,把科学知识的堡垒攻下来。虽然面前摆着许多困难,如要在小学或不及小学程度的基础上,补习中学课程后才能学习大学课程……。可是,困难吓不倒这些敢于在生产上闹革命,也敢于在文化上闹革命的人。
他们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只是死背硬记,这个名词,那个概念,越学越难,经常搞到深夜还不能解决问题。伙伴中有的人开始动摇了,王保京的心里也不松快,可是他没有想退学,他知道这不是一个人学好学坏的事,而是如何打开农民学科学的道路的大事。他想:“到底有什么东西把农民和科学理论隔着呢?”经过学院党委的启发,他们在毛主席的著作中找到了学习方法,发现实践—理论—实践,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阳关大道。王保京和他的伙伴们提出了要攻破“五关”(名词关、笔记关、计算关、实验关、理论关)和学习“五抓”(抓重点、抓实际、抓对比、抓关系、抓应用),并且组成了互助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采取这些方法后,他们逐渐地开始摆脱了学习上的困境。有一天,王保京做化合物分子式反应复习,从早上到中午,也没有演算出名堂来,当他晓得这些分子式和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时,更下了狠心一定要演算出来。他演算了一个又一个分子式,最后终于演算成功了。
经过刻苦学习,王保京和他的伙伴们终于学完了中学、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植物等基础课。他们从不懂到懂和运用,从运用到革新,一直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常给公社写信,改进各种试验内容和方法,而且对自己过去搞的丰产试验,在理论上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王保京等已经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了。
工农学新闻
歌颂祖国万万年
工农兵作家高玉宝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三年级的学生。两年前,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学完了中、小学十二年的课程后,就从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毕业了。当他考取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时候,他很激动地写了一首快板诗:
如今工农学新闻,
要当记者把报办。
破除迷信大胆干,
新闻战线比好汉。
苦心钻研虚心学,
不红不专心不干。
报纸宣传好武器,
记者是党的宣传员。
我要决心学新闻,
歌颂祖国万万年。
高玉宝满怀着渴求知识的热情进了大学,真想把所有好的东西都一下子吞进肚里去,可是大学的课程几乎门门对他都是生疏的,学习上的拦路虎一个跟着一个。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他不怕困难挡道。他想:自己是从苦难中爬起来的,什么困难什么苦都尝过,只要听党的话,刻苦钻研,不懂就问,没有学不到的知识。在学“逻辑学”时,为了弄通“外延”和“内涵”两个词的意义和关系,他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和同学讨论研究,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在学习中,高玉宝特别重视政治理论课程,他想:作为一个党的宣传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不掌握理论武器,是做不好工作的。他总是认真地阅读指定的经典著作和教材,而且还抽空阅读一些哲学通俗读本和其他参考书。
高玉宝在学习中仍然热爱体力劳动。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劳动活动,在每次劳动中都表现得很出色。1958年,新闻系办了一个印刷厂,高玉宝和同学们一面建厂,一面工作。在这个厂子里,他不但学会了照相制版技术,而且还当炉匠、电工、木匠、泥瓦匠和油漆工等,学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心红那怕困难多
清晨,北京大学校园里一片恬静,在校园的一角,传出了阵阵朗读外文的声音。是谁这么早就起来读书呢?原来是化学系三年级学生,共产党员谭海泉。
学习外文,对于这个刚刚由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的青年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谭海泉最感到困难的是记不住俄文单字。人家说这是记忆力不好,注定学不会,但谭海泉却满有信心地说:“记忆力不好可以锻炼,俄文单字一时记不住是因为见得少、印象不深,只要多下功夫,总有记住的时候。”从此,他的衣袋里总是装着单字本,一有空他就拿出来念。
谭海泉在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俄文。学习数学、化学,哪一门功课都要他付出很大的劳动。可是,不管什么困难都没有动摇他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党工作,他决心不完成党交给他的学习任务决不罢休。在课堂上,他全神贯注地听讲,课后就抓紧时间复习。谭海泉原是一个志愿军战斗英雄,上学以后,他从思想上到行动上,还继续保持着一个志愿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英雄本色。
(新华社23日讯)(附图片)
图为王保京(左二)和他的同学在教师唐宗祥(左一)的指导下,作蛋白质结构复习。 新华社记者 和 坪、阎槐龄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