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最有办法的人——记红旗第四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徐开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26
第4版()
专栏:

最有办法的人
——记红旗第四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徐开西
本报记者 方堤 田庄 李金锴
徐开西是湖北省随县洪山公社红旗第四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今年春天,根据工作的需要,公社党委决定把徐开西调到管理区工作。这个消息传到队里后,社员们议论纷纷。这个说:“把徐书记留下吧!”那个说:“老徐是我们的贴心人,咋舍得他走啊!”当管理区把群众的意见向公社党委汇报后,公社党委考虑了群众的意见,决定徐开西留在红旗第四生产队继续担任支部书记。
社员们为什么那样地喜爱徐开西,那样愿意在他领导下工作?要回答这个问题,得看看徐开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 ×
“我们老徐是个最有办法的人!”这是群众对他的评价。
他领导的红旗第四生产队总共一百零三户,四百一十三人。山多地少,平均每人水田旱地一起才合有一亩半多一点。几年来一直靠国家供应粮食过日子,是个贫苦的地方。农业合作化后,虽说生产一年比一年强,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但同其他地方比起来,还是很苦。可是仅仅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每人平均已有土地三亩多。无论是从粮食产量、社员收入还是对国家贡献来说,在全公社都是名列前茅的;这就摆脱了历史的贫困局面,一跃而成为比较富裕的生产队了。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怎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在跟这里的社员交谈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这样几件事情:
常言道:“恨人必穷,恨土必富”、“不种百斗,难收百石”,意思都是说要多收粮就得多种;而多种的先决条件是土地多。可是,红旗第四生产队恰恰土地少。冲里,能种庄稼的地方全种上了,简直没空地;往山上种吧,到处荆棘丛生,开荒太不容易;而且,开出种上庄稼,能不能收谁也拿不准——这是当时群众最大的顾虑。怎样才能更快地改变穷困的面貌呢?早在高级社建立以后不久,徐开西就一直考虑着这一问题。人民公社建立后,就更使他不能平静。一天,他想起二十里外有个大狼山,山大人稀,就同生产队副队长杜志国一起,带上干粮,到那里去查看。可是,他们走遍了大狼山,还是没找到好开的荒地。最后,他们组织了三十来个社员到七十里外的解放管理区开荒。花了四十天,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开出荒地三十多亩,社员很有意见。徐开西这时真作难了。他猛地一想:还是去找群众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办法。于是,他找到老农晏光群、刘启树,开门见山地问:
“我们这山上真不长庄稼吗?”
晏光群、刘启树都是贫农出身,庄稼活是好把式,平常肯听党的话。这次听徐开西这么一问,他们立即用心思索往事。过了一阵,晏老头语气肯定地说:“前人也有在这山上开荒种过地的,收成并不差!”
徐开西抓住这个线索,仔细地跟他们扯谈了有关前人开荒的事。然后,经过支部研究,决定先在晏家垅的后山上开荒。只几天时间,就开出了十五亩荒山,播下了七亩芝麻,八亩棉花。到了7、8月间,芝麻、棉花长的人人说好。这一下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这年秋、冬起,根本没用号召,社员们便纷纷扛起镢头,拿着镰刀,爬上荆棘丛生的树林里,砍呀(成材树未砍),挖呀,终于把一架架荒山开成了既长树又产粮的“宝山”。就是这样,两年来他们的耕地面积从六百七十亩,扩大到一千三百七十亩,为多种多收提供了条件。
这就是徐开西依靠群众开荒扩大面积,实行林粮间作的一段故事。徐开西之所以最有办法,就在于他能够虚心向群众学习,处处听群众的话。他团结有一批出身好、经验多的老农,他们经常为他出谋献策。因此,每次党的号召,他都能与本地具体条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增产的目的。在这里,关于水田种麦也是一直被传颂的一个故事:
红旗四队,过去一年只收一季。每年入秋收罢稻谷,绝大部分水田就闲置起来了,什么也不种;另有很少一点水田有时也种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但一般都不注意管理,“能收就收,不收就沤(沤肥)”。后来,县委号召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即在水田里多种一季夏收作物,以增加粮食产量。当时,徐开西针对本队的耕作习惯进行分析,发现大家对水田种麦不习惯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寒浆田”多。这种田地下水位高,地温低,一年到头往外泌水,种麦往往收成不好。但作为一个党的工作者,对党的号召能够不积极响应吗?不能!可是,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上述矛盾,群众也很难发动。但是,应该怎么办呢?他打听出第一小队有个叫曾德发的老社员,过去在水田里种过小麦,而且长得不错。于是,他找到曾德发,像小学生似地请教起来:
“寒浆田为啥种不得麦子呀?”
“咋不能种?能种?!”曾老汉回答说。
“能种?那为啥好多人都说不成?”
“只要工夫到,啥田也收粮!”
经过深入交谈,徐开西发现曾老汉种麦的经验是:在稻谷刚黄梢的时候,四周挖沟排水,便于及时翻耕炕土,为种麦作好准备;麦子一下种,紧跟着搞沟厢改革,即改无沟为有沟,改浅沟为深沟,改小沟为大沟,做到沟沟相通。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地下水位,又保证了雨住田干,麦子不会受渍。徐开西把曾老汉的经验对社员一说,很快就被大家接受了。于是,全队出现了革新耕作制度,大搞水田种麦的高潮。这以后,徐开西还采取同样的方法,到群众中总结经验,又把经验交给群众,按照全队地形、土质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布局,因地种植,大搞高矮作物间作套种,利用田边地角遍种黄豆、蚕豆,从而实现了多种多收的目的。
徐开西说得好:“听党的话,也听群众的话,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但是,徐开西深深地懂得:没有具有为群众集体利益而奋斗的干部队伍,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特别注意帮助和提高干部。而在这方面,他首先又经常严格要求自己。几年来,他一直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仅今年上半年就做了一千二百多个工分。不论干啥,他都坚持作试验,搞样板,做出样子再推广。为了发动社员帮助干部改进作风,在徐开西的倡议下,这个队一直坚持了群众评比干部和选举干部的制度。因此,两年来,整个生产队的干部都像他一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领导着社员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