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间作套种,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3
第7版()
专栏:

间作套种,大有可为
北京农业大学耕作学教研组
间作套种(又称间套作)的特点是间种副作物或套种后作物。间套作是一种能够提高产量、花工较少、收益较大、好处很多的农业增产措施,也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项精耕细作经验。最近,我们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调查。现在根据调查结果,谈谈我们的一些意见。
间套作提高作物产量
间套作物的特点,是间种副作物或套种后作物。各地农民普遍反映,间套作能够很快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河南长葛坡胡公社石桥刘大队1959年玉米大豆间作,平均每亩总产量三百斤,比玉米单作每亩多收六十三斤,增产26.5%。全队间作面积一千零九十一亩,占播种面积30.4%,增产粮食九万八千三百七十五斤,占全年粮食总产18.9%。江苏如皋邓白公社东庄大队第二小队大麦套种玉米六十三亩,套种的玉米比麦茬的玉米每亩多收二百五十五斤,增产一倍多;套种的大麦和玉米比复种的两茬每亩共多收一百五十五斤,增产26.8%。
间套作一般比单作费工不多。例如,石桥刘大队玉米大豆间作,每亩用工十八点七个,单作玉米用工十八点二个;间作每亩多用了半个工,却增收六十三斤粮食。至于套种,虽比单种一茬作物多费一些工,但增产的效果更大,多费一些工也是值得的。
间套作还有许多其他好处,主要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种作物争地争劳力的矛盾。例如,麦棉套作能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小麦和花生大豆套作能解决粮油争地的矛盾;蔬菜与粮食作物间作能解决粮菜争地的矛盾;林粮间作能解决林粮争地的矛盾。间套作还有调节劳畜力,解决抢收抢种季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对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和高产多收与多种多收的方针有很大作用。
农民群众对间套作的态度是热情的和积极的。目前,间套作的情况是类型多,发展快,技术高。根据我们在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和江苏等省十个县市典型社队的调查,间作有六十一种,混作二十三种,套作二十二种,共一百零六种。其中许多类型都是近几年来农民群众的新创造。如河北宁津县的棉花间红薯,河南的棉花间小白菜等等。过去一般对间套作增产的要求是:主作不减产,白捡副作物,对副作物的产量要求不高。现在则要求主副作物双丰收,进一步发挥间套作增产的潜力。
间套作为甚么能增产
间套作增产的原因很多,而且每一种类型增产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利用土地和日光,保证密植增产。间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充分利用空间(包括土地和日光)和时间。间作主要是充分利用空间;许多地方的间作,都是在基本上不减少主作物密度和适当地增种副作物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田间隙地来获得不同作物的群体密植而增产的。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就是基本上不减少玉米的密度,增种大豆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日光。生长期长的和生长期短的作物间作,是充分利用作物苗期的空间。套作虽然主要是充分利用时间,但是它在前后作物的共生期中也充分利用了空间。
间套作也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不仅保证间套作物的群体密度,而且还促进了单株的健壮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根据江苏省江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的试验,棉花和花生间作后,棉花单株结铃情况显著改善。间作棉花的大铃数十七点三,殭瓣铃数二点三,总铃数二十三点一;单作棉花的大铃数十二点六,殭瓣铃数三点六,总铃数十九点八。间作棉花亩产籽棉一百九十八点三斤,单作棉花亩产二百零一点八斤。虽然间作棉花由于株数减少而比单作棉花少收三点五斤,但多收了一百四十点一斤花生。同时由于间作棉花的单株生长良好,霜前花每亩比单作的多三十八点五斤,提高了棉花的品质。
充分利用时间和季节,积极争取多种多收。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时间和生长季节。例如,一般麦棉套作的棉花比麦茬棉花可提早一个月播种,因而既保证了棉花的生长期,又充分利用了生长季节,变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所以它是从空间上来争取时间和从时间上来充分利用空间的一种增产措施。在一定条件下,套作增产的效果比间作混作大。
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促进增产。作物之间的关系尽管错综复杂,但也不外是两种不同的关系:一是相互矛盾的关系,一是相互协作的关系。间套作就是控制和解决它们相互矛盾的一面,积极地促进其相互协作的一面。例如,植株高矮和形状不同的作物实行间作有利于通风透光,能够解决不同作物群体密植和通风透光的矛盾,形成合理的大田结构。
禾本科和豆科作物间作,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可以固定大气氮改善禾本科作物的营养。水份和养份需要程度不同的作物间作,有利于土壤中的养份和水份的合理充分利用。某些间套作的类型,还可以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来减少土壤蒸发、消灭杂草和防除病虫害,从而获得增产。这是间套作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间套作增产
作物的巧搭配 作物的搭配包括作物的种类和品种的搭配,各地农民对这一点都很重视。搭配不好不仅不能增产,甚至还会减产。根据北京农民的经验,甘薯和玉米间作,为了减少对甘薯后期结薯的影响,应选中熟丰产、株型不太高大的玉米品种,例如,当地的“八趟白”。作物的搭配。必须充分掌握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河南农民在旱涝多变的自然条件下,根据“湿小豆、干豇豆、旱芝麻”的特性,组成芝麻和杂豆的间混作。在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各地农民非常注意作物的株形、叶形、根系的深浅、生长期的长短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他们在作物搭配上总结出这样一些经验: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和一早一晚。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是指作物的株形,即高秆和矮秆作物搭配,株形胖大和瘦小的作物搭配,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河南农民说:“芝麻混杂豆,上下三层楼,芝麻头上飘,蔓缠半中腰,绿豆满地爬,通风透光产量高”。一圆一尖是指叶片的形状,即圆叶作物(豆科作物)和尖叶作物(禾本科作物)搭配,这样可以利用豆科作物固定大气氮素的作用,同时还往往兼有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所起的良好的通风透光作用。如玉米和花生间作就有这样的效果。一深一浅就是深根与浅根作物搭配,合理地利用土壤中的水份和养份,如根浅的芝麻和根深的绿豆搭配。一早一晚是指生长期说的,即把生长期长的和短的作物搭配,充分利用土地和时间,如棉花和马铃薯搭配。
适宜的配置比例 作物的配置比例,包括混播时两种作物的播种量和间套作时的种植方式。各种作物的不同比例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各地农民经验,确定作物配置比例的时候,应当考虑作物的主次、合理的田间结构、地力的条件以及田间管理的要求等方面。例如,以玉米为主的玉米大豆间作,很多地方以二比一或三比一的方式效果较好。保证小麦豌豆混播增产的配置比例,一般以八比二或七比三的为最好。在带状间作的方式下,由于间作物的行数增多,为了保证通风透光,发挥间套作增产的作用,宜保持适当的边行数,增加边际效应。行数的配置比例与间套作的类型和机械化操作有关,目前各地正在进一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根据陕西乾县烽火公社全国劳动模范王保京同志几年来的试验,棉花四点五尺宽带和小麦三尺宽带套种,增产效果最大。
合理的群体密度 密度是间套作增产的中心。各地农民的经验是:有宽有窄,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为了夺取主副作物双丰收,各地提出要在保证主作物的密度和产量的条件下,适当提高副作物的密度。保证主作物的适宜密度,主要是通过株行距的调整。所谓“有宽有窄”,就是指宽窄行的种植方式。玉米大豆间作有的地方是采取二点六尺和一点四尺宽窄行的种植方式,这样做既保证了不少于玉米单作时的密度,并可在宽行内增种副作物。
必须有足够宽的行距,同时还要保证主副作物和前后作物有足够的密度。各地农民多采取加宽行距缩小株距的办法来达到这一要求。“密中有稀”,“密”就是指窄小的行株距,使单位面积上容纳较多的株数,保证间套作的群体数。“稀”就是指宽敞的大行距,达到基本不封行,通风透光条件好。
在解决副作物的适宜密度方面,北京农民在甘薯玉米间作中创造出“稀中有密”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为了减少对主作物的荫蔽,在副作物株行距加宽的条件下,采用双株留苗的办法,增加副作物的株数,提高副作物的产量。
妥善兼顾的栽培技术 除安排好合理的田间结构之外,还要根据作物之间的关系,全面地贯彻“八字宪法”,采取适宜于间套作特点的栽培技术措施。例如,小麦花生套作,花生的播种期,黄河淮河流域的农民有“麦花早,麦收迟,麦子灌浆正当时”的经验。因为花生套种过早受麦子的荫蔽时间长,幼苗生长黄弱纤细,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套种过晚,又失去套作花生提早播种的意义,影响荚果和种子的发育。又如湖北随县小麦棉花套种的经验,一般套种的棉苗在麦子的影响下,生长比较细弱,麦收前后必须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棉苗生长。但“提苗肥”又不能过早,以免小麦贪青晚熟,也不能施用过迟,降低它的作用。所以这是保证套作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间套作发展中的机械化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要多快好省地解决间套作的机械化问题,主要应当从农业机具的改制和间套作方式的改变两方面密切结合进行。机具的改制,必须适应间套作的特点。在保持间套作增产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改变间套作的方式,以便于使用机械。今年北京郊区永丰人民公社东北旺大队的玉米大豆间作。改原来的二行玉米一行大豆的方式为四行玉米二行大豆间作,将原来的二十四行条播机改装了种子箱、排种轮、能够同时播种玉米和大豆。他们还吸取旧式农具的优点,改装了开沟、复土、镇压的装置,达到深播浅盖保墒全苗的技术要求。这样既提高了间作的机械化程度,也保持了间作和精耕细作的优点。河南黄泛区农场的棉花花生间作,黑龙江绥化县的玉米大豆间混作,也都在大面积上取得了间混作机械化的初步经验。湖北随县历山公社星旗生产队在麦棉套作时,过去要在麦行间用铣翻土,现在群众创造了简便的畜力“三道松土器”,不仅解决了棉花播前深松土的问题,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间套作是先进的和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必须认真总结和提高间套作经验,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让它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