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井下开路先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4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井下开路先锋
刘士俊
谈到何大生小组打通412南平巷的事,全矿都叫好。
迅速打通412南平巷,是夏桥煤矿扩大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条平巷早一天打通,就能早一天为采煤六区和十区放出五个工作面,每天起码能采出五、六百吨煤。工程要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地下开出一条五百多米长、能跑电车的巷道。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老虎就有武松,有困难就有英雄。掘进四区何大生小组,勇敢地把这项任务揽下来了。工区党支部根据矿党委的指示,专门开了支委扩大会来研究这一仗的打法。临散会,支部书记十分关心地问何大生:“怎么样?全矿都看着你们了,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呀?”何大生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能,坚决完成任务!”
任务的艰巨复杂,关系的重大,时间的紧迫,以及工区确定的战略战术,大生心里一清二白。根据以往“攻关”的经验,他知道完成任务的根本关键,是使全组同志都了解这些情况,把党的指示变成同志们的行动,把自己的决心变成大伙的决心。于是,他回到组里,马上召开小组会,把任务、情况、措施和支部的决议,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老工人沙金城说:“有困难才有仗打。吃柿子单拣软的捏,咱不是那一号人!”大家信心都很足。参加会议的支部书记满心喜欢,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打。
战斗开始了。何大生叫大家大胆细心地按原先分工干一干,试试看,摸摸“脾气”,心里好有底。于是,打眼的打眼,扶棚的扶棚,扒装的扒装,人人都紧张而又小心地干起来了。一班下来,只掘进了几十厘米。收工会上,大家都说效率太低,进度太慢,照这样干下去,就要耽误工期。大生叫大家找原因,很多人都认为主要是积水和泥炭淤道,车子一推一掉道,既不能很快地运进料来,又不能很快地把煤和矸石拉出去,要加快进度,非首先解决这个关键不可。刀口上的问题提出来了,怎么办?你一言我一语叽咕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全组暂时停止掘进,把全部人马都集中到整修道的工作上来。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结果,只用了一个班的时间,就把道彻底搞好了,班进度从八十厘米增加到两三米。
这已经是一个先进水平。可是和工程要求比起来,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要继续提高掘进进度,头号的关键便是扶棚跟不上。棚上头要加四层废木料,而废木料需要到各处去找。全组挤出两个人去找料,还是供不应求。工区了解了这个情况,立即派几个工人去帮助他们找废料。小组同志高兴极了,说:“有党的支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两大关键被突破之后,进度更快了。但是,大地似乎故意和这群攻坚英雄们为难,当他们掘进到三百米处,哗哗地淋水;淋水一大,顶板更难控制,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离采煤六区和十区“搬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不能让这两个工区的工人没有地方干活啊!工人们心里急得像火烧。大生马上召开小组会,商量对策。大家商讨的结果,一致认定只有组织快速进攻。这个积极进攻的方案经工区批准以后,掘进迎头就日日夜夜地出现着紧张而动人的景象。何大生一马当先走在前面,两个人的活一个人干了,那姿态真叫勇猛英武。组长一个顶两个,大家的劲头也就鼓得更足。快打眼,快放炮,快扒装,快扶棚,快运输,快,快!个个争分夺秒,人人“快”字当头。协作竞赛大放异彩。一环领先,环环紧追;一环落后,大家帮助。淋水往他们身上直淌,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说:“淋水大,大不过决心,困难多,多不过我们的点子!”日夜三班开展接力赛,日进度就连创新纪录,由十米左右飞跃到十五米,连续三天都保持了这个水平,到第四天,淋心窝子就闯过去了。
这一仗打得十分出色,领导上对他们的评价是坚决勇敢,机智灵活;人们知道后没有不叫好的。可是他们总结了战斗经验,又继续前进了。几天之后,又传出了巧攻“薄顶关”的捷报。进度不断加快,五百多米长的地下巷道,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就被他们提前打通了!做出了五个工作面,保证了两个采煤工区生产的正常接续。
何大生小组是徐州矿务局的掘进标兵,1959年曾出席全国群英会。1960年,这个小组的工人们就是以这种英雄的姿态,攻克了四十多个全矿性的重大关键工程,做出了四十多个采煤工作面,对全矿煤炭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7月份,他们就完成了全年的掘进计划。人们称他们是无坚不摧的井下开路先锋。(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