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找增产措施 涟水县七十五个穷队赶上富队 东山公社由缺粮社变为余粮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4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找增产措施
涟水县七十五个穷队赶上富队
东山公社由缺粮社变为余粮社
据新华社南京电 中共江苏省涟水县委最近总结了两年来穷队赶富队的经验。目前,这个县已有七十五个穷队赶上或超过了当地富队的生产水平;有十八个穷队赶上了一般队的水平;还有六个穷队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虽然没有赶上一般队的水平,但社员的收入还比1959年增加了30%左右。
自1959年起,涟水县委和各公社党委就把穷队赶富队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在中共涟水县委的领导下,各个公社根据各个穷队的不同情况,因队制宜地帮助穷队贯彻增产措施。例如大东公社联合大队水利条件较好,但土质差,去年全大队就把重点放在改良土壤上,共改造盐碱地一千多亩,同时又大力增积肥料,增添生产资料。全大队1960年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长20%,赶上了富队。原来全县水利条件不好的八十八个穷队现在都改变了面貌,基本上达到日雨三百毫米不成灾。五十二个穷队进行土壤改良以后,使十年九不收的洼地变成鱼米之乡。
在县委的领导下,各个穷队都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原来的九十九个穷队都采取了开垦荒地、改良盐碱地和充分利用“十边”隙地等方法,因此,1960年这些穷队的粮食作物面积比1959年增加了10%,并因地制宜地扩种三麦、水稻、山芋、玉米等高产作物五万五千亩。加上农业“八字宪法”的贯彻,1960年全县穷队地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增长很多。在大抓粮食的同时,副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猪、羊家禽的饲养量比1959年增长15%—30%左右。
本报广州3日电 广东省海南岛东山人民公社已由缺粮社一跃而为余粮社,穷社变为富社。东山公社在1958年上半年,还要由国家统销粮食两百多万斤,到1959年,就有大批余粮出售了。1960年卖给国家的商品粮达到一千零八十二万斤,社员的粮食消费水平也有提高。
东山公社迅速改变穷困面貌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善于从生产实际出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这个公社地处南渡江畔,水、旱灾害频繁,公社成立以后,干部和群众纷纷提出全面兴修水利的要求。但是,当时已近春耕大忙阶段,公社党委决定首先集中主力搞好当前春耕生产,同时抽调一部分劳动力投入已建工程的配套工作。而对于其他应建的山塘、水库和抽水机站,则分期安排在第二年、第三年的农闲期间兴建。1959年下半年,公社兴建灌溉万亩以上的保村水库时,公社党委又把它安排在秋收后至冬种前和冬种后至春耕前这两段农事空隙时间来进行。这样他们就利用大忙前的一段农闲时间,先把水库的主坝工程基本建成,并先行蓄水;又利用大忙后的一段农闲时间,完成主坝的收尾工程和开挖渠道,保证既不妨碍农业生产,又能随建随受益。采取这种办法,全社已经建成两宗拥有四百六十五马力的抽水机站、两宗水库、五十二宗山塘,并且开挖了三百八十公里长的灌溉渠道,初步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使灌溉面积达到五万六千五百亩,占全社的水、旱田面积95%。水利建设切实发挥了效益。
东山公社领导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因地制宜贯彻执行各种技术改革措施和民主领导生产。例如,去年春耕插秧时,县委为了赶季节、争主动,指示凡是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在春节以前基本插完秧。当时,东山公社有一万六千亩稻田要插“广场十三号”良种,由于这个品种不耐寒,群众不赞成早插。公社党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以后,认为社员的意见是正确的,就把群众的意见和解决办法及时报告县委。县委研究后,同意了他们把这个品种推迟到春节以后才插植的建议。早造收获结果,这一万多亩后插的“广场十三号”果然获得大丰收,比春节前试种的每亩多收稻谷一百九十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