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老红军王荣江新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7
第7版()
专栏:

老红军王荣江新传
周良弼
不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还是暑气逼人的盛夏,每当东方鱼肚发白的时候,在江苏黄海之滨云台山下的公路上,你经常看到一个挑着粪筐的老人,沿途拣粪。太阳爬上树梢时,他就挑着沉甸甸的一担杂粪回来。这个老人,就是江苏省云台农场场长王荣江。他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共产党员,二万五千里长征干部,平型关痛击日本鬼子的英雄,负过九次伤的革命残废军人。
当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时,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安排他在南京城里工作。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嘛,我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在他坚决的要求下,组织上派他到黄海边领导群众开荒办农场。他刚来到农场的时候,那里除了几间破草棚外,就是一望无际的荒滩,遍地泛着白茫茫的硝碱,不少地方连草也不长。要把这一大片盐碱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粮食,大办农业挺重要。干!红军面前是没有困难的。”他立下了宏愿,决心领导职工把这片荒滩变成米粮仓。
这片盐碱地,紧靠云台山下,每年夏秋间山洪暴发,土地便浸在水中。为了治水,他亲自带领工人开挖沟渠。经过一冬一夏的苦干,终于在近四万亩的荒地上,开挖出三千至五千米长的六条小河,一千五百至二千米长的干渠八条,排水沟渠四百多条。这样,既防止了土地受涝,也便于洗刷地里的碱汁。水利建设基本搞好了,紧接着他便领导工人垦荒。他和全场工人一起,披星戴月,翻垦荒地。他经常说:
“农业建设也要和打仗一样,分秒必争,赢得时间就是胜利,不苦干怎么行呢?”不到一年,共开垦出二万四千多亩土地。
开垦荒地,这仅仅是第一步。要把荒地变成米粮仓,还必须改良土壤,试种和推广各种作物,研究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他无时无刻不在这些方面动脑筋,虚心向群众学习。起初他想,这千年不长草的地方,怎样能长出庄稼来呢?他访问了当地群众,懂得了改良土壤的办法。改良土壤就要多耕多耙,种植适合于碱地生长的“产草”和“节节草”等野生绿肥。他带领工人,先在二千亩的一块重碱地上,深耕细耙,种了“产草”、“节节草”。不久,在这块从未长过草的碱地上,出现了一片青绿。秋天,把这些野草翻耕在地里做绿肥。以后,他们开始试种小麦。这时,有的技术人员说:“这是一块死地,长草还行,就是长不出庄稼。种了,也是白费种籽。”他说:“农场附近的农民能种,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只要工夫用到家,还怕长不出庄稼吗!”于是,他便去访问周围的老农,研究了当地的小麦习性,学习了当地的播种方法。他把播种小麦的意见,提到党委会上讨论,党委极力支持。这时,正遇天旱,地里土坷垃很多,难以下种。他便和党委书记康敬五同志,带头去打坷垃。不到十天,他们便播种下了一千四百亩小麦,使荒地第一次长出了粮食。
以后,他又领导大家试种棉花、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山芋等作物,都获得了好收成。他就这样扎扎实实地苦学、苦钻、苦干,一年、二年,一次、二次,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把这块四万多亩的碱荒地种上了各种庄稼,而且产量年年提高,使盐碱地变成了米粮仓。
在领导生产中,王荣江同志经常说:“庄稼不亲手侍弄侍弄,是不容易摸到它的习性的。要把生产搞好,一定要和庄稼做知心的朋友。”在农场场部的旁边,有一片田,插着“红军试验田”的牌子,这就是他和庄稼做“知心朋友”的一个场所。在这片“试验田”里,每年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1960年,他培植的棉花,长得高过人头,根粗枝壮。棉田的旁边,还有山芋、大豆等试验田。山芋是用长秧、短秧、翻藤、吊藤等多种栽植方法来培育的;大豆有粉青、白花、平顶黄、螺丝豆等二十多种试验品种。每天,他都亲自在试验田里施肥、除虫、锄草……,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所以他对各种作物的习性都很熟悉。场里的技术员都十分钦佩他,说:“我们的场长,真是道地的农业专家哩!”
王荣江同志始终保持着红军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的原则来办农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许多原材料,都是他发动职工自己动手解决的。河渠上建造的七座石桥和三座水闸,所用的石料,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开采。建筑一个十七米长的凤凰河北闸,原计划需要三万六千元,结果只花了一万五千元。农场盖的六百多间职工宿舍,也是他带领工人从荒地上找来的材料。国家曾拨给农场二十五万元基本建设费,由于他千方百计节约使用,结果只花了十万元,其余全部交给国家。他说:“国家需要建设的事业太多,能节约的就应当尽量节约,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不但从大处着眼节约,小处也不放松。场里用过的废纸,他都让保存起来,翻过来再用。单在纸张方面,每年就节约办公费用一百多元。他意味深长地说:“节约要大小一样重视,能节约一分钱,就节约一分钱。这样,社会主义建设资金就更多了。”
他自己的生活,更是艰苦朴素。当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时,上级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给他调了个通讯员,还拨给他一匹马。可是,他一到农场,就把通讯员分配去做电话员;把马交给场里拉车、耕地。场里有辆吉普车,场委会拨给他使用,他也没有坐过一次,把它改为运输车。农场的范围很大,他又不会骑自行车,每到各作业站去检查工作,都是步行。他说:“两腿跑跑,一者可以锻炼身体;二者对各处情况可以了解得更清楚。”
王荣江同志就是这样发扬着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上。可是,当你要他讲讲他的模范事迹和生产成绩时,他却说:“我自己有什么可谈的呢,我不过为革命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光荣和功劳是属于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