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三鸟之乡——记广东省清远县洲心人民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8
第6版()
专栏:遊记

三鸟之乡
——记广东省清远县洲心人民公社
  白夜
在北国,正呈现着“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雪景的时辰,我从北京出发,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了广东省清远县。这趟旅程经历了四千多华里,按照古老的山重水复的进京路标计算,则是九千多里。这儿真是“四时常春,三冬不雪”,自然风光明媚。
一个农历十月小阳春的日子,我进入了洲心人民公社。一路沙平土软,景物宜人。人们告诉我:“这儿三鸟是很多的啊!”在广东,人们习惯把鸡、鹅、鸭叫做三鸟。为什么叫三鸟呢?一个说法是,鸡、鹅、鸭三个字都有个鸟旁,所以简称三鸟。还有一个说法是,这儿家家都养鸡、鹅、鸭,很普遍,所以用一个简称,叫起来省事。
清远的三鸟,在广东来说是出名的。而洲心人民公社的三鸟,在清远县又是好样儿的。我穿花拂柳,到了公社的灰色的两层楼的办公室里,同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陈国生攀谈起来。他告诉我几个比较数字:全公社1958年饲养三鸟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只,1959年饲养七十四万七千九百只,1960年饲养八十七万五千九百只,平均每人有三鸟十六只。1958年全公社卖给国家三鸟八万六千七百只,1959年卖给国家九万一千只,1960年要卖十一万只。
这里地处北江中游,水好草多。当年唐诗人许浑经过这里,曾写下“未腊梅先实,经冬草自熏”的诗句。宋诗人苏东坡当年谪居惠州,从北江坐船南下,也称赞这里“水色如碧玉,味亦益胜。”所以,这里饲养三鸟的自然条件是很优越的。
陈国生同志递给我一本上了年代的发了黄的清远县志,让我了解这里的习俗好尚。清远县志中说,“鹅,养之园林,则蛇远去。”又说,“虫食禾苗,唯鸭能食之。”饲养三鸟有许多好处,所以,当地群众是喜爱饲养三鸟的。人民公社成立后,大量发展了集体饲养事业,同时鼓励社员家庭自养。所以,三鸟的饲养事业已经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我要到饲养场去看看,沿着北江西走。那清湛的江水,映着两岸的香蕉、人家、工厂、建筑物、城市和蔚蓝的天空,真是云霞散文,罗绫被光。江水绿得如同杏花村的美酒一般,使人闻到清香馥馥,不仅绿,而且绿到蓝的程度,不由得使我想到白居易的忆江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碧如蓝”。不到这里,哪能知道这个蓝字下得好呢?
在北江南岸一个堤弯里,安置了一个公社饲养场。成群结队的狮头鹅、清远鹅低下头,长脖子贴着地面来吓人。农民笑着叙述着古老的传说,“牛眼大,看到的人是大的,所以怕人;鹅眼小,看到的人是小的,所以不怕人。”清远鹅不过六、七斤重,那狮头鹅可大得惊人,有的达二、三十斤重,在水中浮游着,好似一只小船。听说,狮头鹅长得快的时候,一昼夜可以长四两肉。黄嘴白羽的北京鸭也到这里安家了。
我们去参观了鹅母孵雏。在一个暗房里,放了八十多只竹筐,每个竹筐上坐了一只鹅母,把长脖子绕过来,头插在青灰色的翅膀里,专心致志地孵雏。人们在旁边说话,也惊动不了它们,顶多有时抬头望一眼,也不吵闹,又把脖子绕过去了。一头鹅母可以孵十一个蛋,要孵三十天小鹅才能出壳。在孵雏期间,鹅母两天才进一次餐,只要吃些谷子和茜菜就行了。母鹅一年产四造蛋,一造产蛋六、七个,每年可以孵雏四次。在外间,一道竹篱围起百十只新出的鹅雏,茸毛金黄,灿然夺目,正在抢食吃。
我还想到一个农家看看,是怎样饲养三鸟的?穿过富有亚热带风味的蔗林,走到一家平镜似的场上,我便看到三只老母鸡,各带了一群小鸡,在园边香蕉、杨桃、木瓜的绿荫下觅食。在北方,一年只孵一窝鸡,可是这儿,一年可以孵四窝到六窝,用人工孵化,一年可以增加到十窝。一个小孩子,正在用小刀吃力地削着白薯,喂他那心爱的三只小鹅。男主人刘迪云出来了,向我简单地介绍了家庭饲养三鸟的情况。刘耀堂同志着重讲了那个伶俐能干的女主人,她是个模范社员,觉悟高,生产好,她很关怀社的集体利益。虽然她家全年养了七十只三鸟,可是她一年还做三百来个工分,不使家庭副业生产影响出勤率。她家全年已经卖给国家十五只三鸟,超额完成了计划。还有些三鸟拿到农村市集上去卖,手头用钱活便些。再剩下些三鸟,便留下自家吃。
要想见见三鸟之乡的热闹场景,还是到农村市集上去吧!逗巧,我碰到了洲心集市逢集的日子。街上人挨人,挤也挤不动。街两边摆满了鹅笼、鸭笼、鸡笼,数不尽,望不到头。这些竹笼编得都很精致、纤巧、美丽,圆圆的,直径二尺左右,四边有不同式样的花孔,笼口小些,用绳子网了起来,可以拎在手里,也可以捎在肩上。生产小队食堂集体饲养的鹅、鸭,数量很多,不能有那么多的竹笼子装。他们就索性把鹅、鸭赶来,在地上围一道竹篱笆,让它们比较自在地散步。洲心茶楼的厨师,穿了洁白的厨衣,在一边设了案子收购三鸟。市场管理委员会还设了一个公秤,吊在市中心,有一个名叫向珍的干部帮人称三鸟。集市上的商品自然不光是三鸟,不过三鸟是主要的。一个白胡子老人,名叫何初,笑容可掬地告诉我,他已经卖给了国家五头三鸟,完成了自己的计划。现在,他来买毛鸡一只,玉鹅三只,家中还有鸡三只,小鸡三十只,鸭二只。不用问,通过集市,他卖出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又买回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做了一件称心如意的事,他显得那样高兴而愉快。
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陈国生同志告诉我,出名的清远峡和凝碧弯古迹名胜就在这里,历代骚人墨客写下了“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弯”之类的诗句,但我也不想去看了。最美好的游记应该是记录时代的脚步声,而不是重复抄写古人的陈迹。最美好的游历也应该是去观察时代的丰满的面庞。洲心人民公社三鸟生产的发展,给了我如此丰富而美妙的印象,难道我还不满足吗?(附图片)
安徽宿县“三八”人民公社利用河道和沟渠发展家禽生产。这是三八大队放养的鹅群
 新华社记者 胡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