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船家的生活艺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9
第4版()
专栏:

船家的生活艺术
戴原陶
我有事去淮河中游的怀远城,临来时,特地到令人神往的“白乳泉”去看看。在茶楼上,偶然看到一副对联,其中有这么两句:“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荆涂分左右”,这虽不是什么好诗,却油然引起游人登山远眺的兴趣,把我引入远航归来的境界,我俯视流水帆影,这点点白帆不禁使我想起了船家的生活。
在旧社会,驶船这一行,可算是最危险的一种行当了。“走马卖艺三分命,行船只有一分命”,走马卖艺只有少数几个人在一定的演出时间卖命,驶船的人家,却是全家起五更、睡半夜,头顶露水脚踩霜,不分白天黑夜与惊涛骇浪打交道,他们不是征服了汹涌的波涛,就是被风浪吞掉。他们四海为家,飘泊不定,他们形象地用“江走老了,胆走小了”的警语来总括自己的一生。
船家的帆影,曾飘越过无数海洋大川;他们的生活,瞬息万变,风平浪静时,轻舟荡桨,如在镜面滑行,颇有诗意,霎时风暴骤起,又如骏马奔腾在万山丛中,势可凌云。波澜的生活,给船家带来深厚的艺术源泉,不过在过去,得不到重视,只好让它自生自灭罢了。
在他们那里,十几岁的小姑娘,就能剪出精致灵巧的剪纸艺术,装饰在仓门口,船遇逆风或久晴不雨,她们又制作
“风婆婆”和“公公打伞”挂出来,其中虽夹杂迷信的色彩,却也流露出乐观情绪。绝大部分的船家儿女,都善于绣花、绘画,在帐篷上、茶桶、饭盒和婴儿的服装上,都要点缀些花鸟虫鱼和民间掌故。她们把船比做顺水龙,把风帆比做飞来凤,把桅杆比作将军,并说“大篷过脚飞来凤,一舵推开顺水龙”,……其中,船家号子,可算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了。
船家号子,简直就是船民生活的旋律,他们行船时的走、座、行、挪的每一动作,都要抒发出不同的歌声,听了他们的歌声,就知道他们的忧、怨、悲、欢,他们是从来不行“哑叭船”的。船一离岸,从第一道劳动过程起,就有起锚号、拦头号、打篷号、撑篙号、摇橹号、拉纤号等等,直到停航,每一劳动过程,都用号子伴奏。而且,船民对号子都非常讲究,随着船家的帮别,船民号子也分为:北河、南河、渭河、黄河、北海、江西、宁波等帮,每一船帮,都有自己独特的号子。在很远的地方,黑压压地来了一帮船,虽然看不出船的样式,但一听到他们的号子声,就可鉴别出这帮船的大、小、优、劣和船家资格的深浅。
这些船帮,在古运河和长淮八百里的主要航线上往来驰骋,长期自由竞赛的结果,以历史最久的北河号和南河号压倒了其它帮派,形成了两大流派。
北河号子,起源于古运河,从清末运粮船开始才正式兴起。当时,清朝在各地搜刮的粮米,都征用民船由运河运往北京城,运河成为当时唯一的运输线。那时,运河形似楼梯,水势湍急,押粮官规定每日行程,拉纤不许脱档。据老一辈谈,纤夫一上岸就不能上船,无数小贩在岸边跟随纤夫叫卖,晚上停航时,岸上遂成闹市。当时船夫的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因此,北河号主要特点是紧板、冲号多,发音尖锐,如箭离弦。号头多为:嗨、嗨、?又?……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曲调浑厚,气魄宏伟。
南河号子,起源于淮河上游。当时,淮河弯长均匀,水势平稳,因此,南河号子的主要特点多为抒情。号头是:?……喂……哦又哦的哦的嘿呀……,曲调幽慢,悦耳动听,如“凤凰三点头”等,多在喜庆与闹元宵时采用。
一切艺术,都起源于劳动,船民号子当然也不例外。开始时,船民用号子来调节繁重的劳动,用号子描绘山川景色,对大自然发生了兴趣,通过了丰富的想像,出现了很多优美的口头文学。如:
“一道黄河九道湾,头道没有二道宽,三道湾里能跑马,四道湾里能行船,五道湾有龙王庙,六道湾里老龙潭……”等就带有地志的知识。
尽管资产阶级老爷们鄙视他们,他们愈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他们在节日时,普遍用“呀由”号来赞扬自己的生活,如:
“年年都有三月三,王母娘娘造花船,船底船帮檀香木,珍珠玛瑙玉石栏杆……”等等。
由于长期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号子,渐渐地喊出了船民痛苦和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愤怒。如讽刺大船主刻薄对待船夫的:“我家船主最混蛋,馍馍里边包馊饭,拉起纤绳腿打颤,一天只走二里半”。大船主,不把船夫当人,船夫对船主更为蔑视,他们曾经唱过:“船还顶风没有干,毕家老坟掏鳖蛋,一天掏一斗,十天掏一担,还有三天没去掏,生了一窝小鳖羔。”解放以后,船家们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他们的面貌起了根本的变化,特别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鼓舞下,他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更加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现在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摘掉了文盲帽子,适龄儿童基本入学。他们有设备完善的托儿所、保健站、公共食堂、食品工厂、修船厂……。特别是他(她)们大部分都在岸上定居,在船家的历史上,永远结束了流浪的生活。他们正在不断革新技术,实现了多用船和机动船,争取将来消灭人拉纤。
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俱乐部、图书室,每个船队都有了收音机,特别是船家自己的艺术遗产,有了广阔发展的天地。他们在船民号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提高,及时有力地配合了各项中心工作的宣传。船民排演的《乘风破浪》曾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在《乘风破浪》里,他们把南、北两河的号子溶合在一起,使这两大流派,达到和谐的统一,两河的老船民,首次携手合作登上了舞台。
十一年前的流水滚滚,流不尽船家的满腹辛酸;如今流水依旧,但却变成了幸福的源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