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云南双柏县爱尼山公社独田管理区 掌握山区天时地利 合理种植保证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0
第2版()
专栏:

云南双柏县爱尼山公社独田管理区
掌握山区天时地利 合理种植保证增产
本报讯 云南双柏县爱尼山公社独田管理区针对自然特点,因地制宜进行生产,使1960年在干旱的威胁下,粮食获得增产。
这个管理区处于群山之中,由于山势和日照的不同,有的村落气候属温带,有的地区又很寒冷。全管理区二百三十八户社员,分住在四十六个村落。许多田地狭小到一亩田地有二、三十块。
安排好农作物的品种,是确保山区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管理区根据水利、气候、劳动力等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水旱作物、温带作物或耐寒耐热作物,真正做到了用品种的多样化来适应客观条件的多样化。1960年初春,他们分析了全管理区的水利条件,估计在天旱的情况,把腊水田、小坝塘、小箐水的水量加在一起,只能灌溉一千亩左右,如果要按1959年一样栽一千一百三十六亩水稻,就有一部分田要等雨栽秧,这就必然影响产量。干部到西者细生产队和社员商量,老农段发荣谈:二十多年前遭过一次大旱,大部分水稻田荒了。1959年也是大旱,由于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栽了七十亩水稻,但是其中有十多亩因为等雨水栽迟了,亩产才一百斤上下;而用板田改种的六亩包谷,亩产也收到了一百多斤。根据这个经验,这个队确定栽水稻四十二亩,其余二十八亩干板田改种包谷。管理区干部认为他们的经验很好,就向其他各队作了介绍,经过共同安排的结果,全管理区共种水稻八百八十七亩,把二百四十九亩没有水利保证的干板田改种了包谷。除了根据水利条件,安排好水旱作物外,他们还根据山区不同的地势、气候安排不同的品种。比如位于高山的山新生产队气候寒冷,他们就把矮山的地种植包谷,在高山地、背阴地种洋芋、荞、杂豆;位于山中间的西者细等七个生产队气候温和一些,主要种包谷、水稻,兼种一些荞、黄豆、饭豆等;位于山脚的萨拉冲等七个生产队气候较热,以种植水稻、包谷为主,并种一些甘蔗、棉花、高粱、芝麻、绿豆等。
在山区安排多样品种,除了适应山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外,对解决山区土地多而分散,劳动力少而负担重的矛盾,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山新生产队有二十三户,一百三十二人,劳动力四十六个,而耕地面积有五百二十八亩,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土地十亩以上。他们安排种包谷四百亩、洋芋六十六亩、荞三十二亩、黄豆三十亩,洋芋收了就种萝卜。从季节上看,立春种洋芋,谷雨、立夏种包谷,小满种荞、黄豆,大暑收洋芋种萝卜,秋分收荞、黄豆,霜降立冬收包谷,这样循序而进,就可以错开活计,做到“月月有种,月月有收,既省劳力,又抓节令”。
这个管理区在因地制宜采取增产措施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他们注意了山区蓄水与防洪工作;全面考虑了不同品种与节令、密植的关系;也注意了台地与坡地的不同;为了适应山区积肥、运肥的特点,他们采取了牛羊上山就地积肥的办法。这些都是保证山区增产的有效措施。(附图片)
福建闽北山区西芹公社的社员们,正从深山外运粮食,支援祖国建设。
新华社记者 林梦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