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多积优质肥是实现今年增产的关键——艇湖生产队关于用肥积肥工作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2
第2版()
专栏:

多积优质肥是实现今年增产的关键
——艇湖生产队关于用肥积肥工作的调查
中共嵊县委员会调查组
中共浙江省嵊县县委最近在城关公社艇湖生产队调查了几年来积肥和施肥的情况,探求了作物增产与肥料的关系,并为1961年制订积肥、施肥的规划和方法,提供了经验。
嵊县城关公社艇湖生产队有水田、旱地三百多亩,土壤肥力一般较好。几年来,在农业生产持续跃进形势的推动下,积肥造肥工作有很大发展,施肥量逐年增加。据调查,1959年施肥总量为一万一千九百七十六担,平均每亩耕地施标准肥三十八点六担;1960年施肥总量达到一万八千一百二十七担,平均每亩耕地施标准肥五十九点四担,比1959年增加53.8%。肥料积得多,施得多,粮食就增产多。1959年平均亩产量为五百四十五点七斤(部分晚稻因受涝减产),1960年比1959年增加34.2%。
施肥量不能满足增产的需要
但是,现有施肥水平仍不能满足农业增产的需要。这首先是因为耕作制度改变,复种指数提高,因而需要的肥料也相应增多。1959年全队全年播种面积六百二十亩,复种指数为193.7%,到1960年复种指数已达到207%。因此,虽然1960年每亩土地施肥量为五十九点四担,但以每季作物(秧田、绿肥各算一作)平均来看,每亩施肥量仅十九点八担;如果以粮食复种面积计算,每亩平均只有三十二担。其次是普遍推广了高产良种,这些良种的特点都是耐肥力强,需要大量肥料。
在施肥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施肥不平衡的现象。这主要是季与季不平衡,基肥与追肥不平衡,作物与作物不平衡,田与地不平衡。由于夏作有大量的绿肥作基肥,冬作的生育期长,所以总施肥量还比较高,而秋作却是挤在两头最缺肥的一季作物,因此,夏作施肥水平高于冬作,冬作的施肥水平又高于秋作。如1960年夏作(早稻)平均每亩施肥量为二十九点五担,冬作十八点七担,秋作只十一点九担,夏作高于秋作一点五倍。早稻与晚稻基肥施用不平衡,1960年早稻基肥占总施肥量的53.8%,而连作晚稻基肥只占37.6%。基肥是作物生育的本钱,施用数量的多少,极大程度地影响作物的产量。在作物与作物之间施肥量也不平衡,例如:1959年冬种作物中需肥量很大的油菜,亩施肥量只十四担,比大小麦亩施三十三点三担低十九担。田与地也不平衡,表现在水田施肥数量比旱地多。
根据1960年施肥水平和产量的调查材料,生产一百斤粮食,一般需要六担左右的肥料。但是水利、土壤条件好坏、复种指数高低、密植程度大小对肥料与产量的关系又有所不同。复种指数、密植程度越高,所需的肥料也就越多。比如庙前山地有三丘田,水利、土壤条件基本相同,一丘连作稻,亩产一千零三十七斤,每亩施肥七十四担,每百斤粮食用七点一担肥料;一丘种间作稻,亩产七百九十二斤,每亩施肥五十一点四担,每百斤粮食用六点四担肥料;一丘种单季稻,亩产六百八十五斤,每亩施肥四十一担,每百斤粮食用六点一担肥料。按照这一规律,实现1961年的产量指标,每熟作物施三十到四十担标准肥,全年共需三万六千五百担肥料,比1960年实际施用的肥料加一倍。
肥料到处有,只要勤动手
能不能解决肥料问题?回答是肯定的。社员们说:肥料到处有,只要勤动手。目前,正是搞肥料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劳动力充裕,时间充分,肥源也很多。首先是加强绿肥管理,一百六十四亩冬播草子争取实现亩产五千斤(以二千斤做饲料,三千斤做肥料),春天再种三十多亩春播绿肥,争取亩产一千斤,两项合计可收五千三百担。其次,大养猪、牛、羊、兔和家禽等,多积厩肥。第三,现有水塘二十口,泥层深厚,可挖二万二千五百担水塘泥,折一千五百担标准肥。第四,还可以割草叶制沤肥、堆肥,削草茎烧焦灰。这样,全年就可能拿到三万八千三百担肥料。
加强领导,全面安排
肥源十分充裕,解决肥料问题的关键是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实行经常积肥与突击积肥相结合,建立积肥定额管理责任制,贯彻多劳多得,按质论价政策,充分发动群众。现在这个生产队已采取具体措施、作出全面安排。
一、由生产队支部书记、小队长、负责畜牧工作的生产队副队长及老农民组成积肥领导小组,加强积肥、造肥工作的领导,负责发动群众,制定全年、分季、分月积肥规划,研究肥源,检查积肥计划执行情况。
二、全面规划,分期突击。按照不同时期的肥源,除了经常性积肥外,全年组织四次突击积肥:(一)秋冬季积肥运动。主要是大割青草,大烧焦灰。(二)冬春积肥运动。正月初至春耕春播,主要是挑塘泥积早稻基肥,备足秧田灰肥。(三)春夏积肥运动。在5月上旬,连作早稻插秧结束,春花收获前夕,虽然农活较忙,但趁春暖花开,百草丛生之际,抽出部分劳力,大割草叶,作为春花田早稻基肥。(四)夏季积肥运动。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即夏至到小暑半月时间),主要是割草叶,垫猪牛栏,备足连作晚稻本田基肥。
三、建立健全积肥造肥的管理责任制。正确贯彻执行多劳多得、按质论价、付给报酬的政策,特别是改进畜牧业的饲养管理制度,对猪、牛等牲畜,建立包重、包肥、包料、包分等管理责任制,实行超额奖励,鼓励多积肥料。
四、建立社员“基本肥料制”,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根据每户社员的人数,饲养猪、鸡等畜禽数量的多少,确定每户社员分季分年应当投交给生产队多少肥料,并且规定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付给报酬,投交定额以内的肥料代价,分季付给,超额部分付给现金。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
做好保肥工作,改进施肥方法,以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一)加强对绿肥的培育管理,同时做到适时翻耕。群众认为绿肥旺盛生长是清明前后这段时间,多养一天就可抵上十多担草叶,所以绿肥的最适宜的翻耕期为清明后二天起坂,到谷雨结束,这样每亩可多产绿肥一千五百斤左右。(二)适当增施石膏、石灰等间接肥料,有助于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分解,速效性养分的释放。(三)推行带籽肥、拌种肥、点孔肥、种子肥育(如麦、草子播种前用人尿浸种)等施肥法,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四)做好保肥工作,注意人粪尿的保氮:露天粪缸要多放料缸草,粪缸不掺泥浆水,人粪尿施用时不与草木灰拌施,以提高人粪尿的肥效。厩肥现积现用,肥效不高,出栏后堆积半个月(外面封泥),然后使用,比鲜栏肥使用肥效能提高30%左右。(五)合理安排耕作制度,水田采取二年五熟、水旱轮作制,即第一年“绿肥——早稻——晚稻”;第二年“春花——早稻——晚稻——绿肥”。这种耕作制度比目前连作绿肥、连作稻耕作制度好,主要是每隔二年经过冬季种植旱作后,土壤空气得到调节,结构改良,肥料分解快,使用同样的肥料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这次调查,全体干部、社员进一步明确了肥料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增产粮食的关键。因此,1960年冬种期间很注意积肥施肥,已种下的大小麦、油菜,平均亩施基肥(折合标准肥)二十三担,比前年增加44%。现在,全体社员正抓紧培育春花,准备开展一个以挖塘泥为中心内容的冬季积肥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