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改革 支援农业生产 湖南农学院下乡办学一举多得 乐山四所学校迁往偏僻乡村后学用结合更加紧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2
第4版()
专栏:

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改革 支援农业生产
湖南农学院下乡办学一举多得
乐山四所学校迁往偏僻乡村后学用结合更加紧密
本报讯 湖南农学院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便于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由长沙市迁到长沙县农村办学。
湖南农学院在农村办学后,不仅使理论联系了实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开展了科学研究。如去年夏天,全院大搞小球藻的培养,半个月内就建立起土、洋池子约三亩的面积。同时,在水稻密植、棉花播种期、播种密度、黄麻早花原因的探索、油菜种植密度等重要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师生们还种植了许多高额丰产田。纤维专业三年级种的苎麻丰产地头麻,亩产达三百二十多斤。蔬菜教研组种的冬瓜试验地,亩产达二万多斤。
广阔的农田,内容丰富的农业生产,为师生提供了最为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所。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除了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研究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大田。师生一起,结合具体的自然条件,分析研究病虫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的办法。作物栽培学要在课堂讲授几十种作物而感到学时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某些次要作物,教师就不在课堂讲授,而只布置学生在田间进行这些作物的栽培管理;为了配合畜牧学的教学,师生就搬到畜牧场去担任饲养员;在教农业机械化等课程时,师生们便驾驶着拖拉机在辽阔的农田里耕作。这样,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个学院搬到农村以后,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学院和附近的?梨公社的两个大队挂钩,经常派教师驻点,帮助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并曾下放一批学生在那里参加劳动。师生们还经常到公社里去传授新技术,传播科学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困难。如为?梨公社训练培养小球藻的技术员,帮助公社治疗猪病。
由于学院办在农村,师生们能够经常参加农业劳动,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分子劳动化。一走进学院,路旁、屋旁、水旁到处种满了蔬菜,附近的田里到处有劳动着的师生。以前,教师搞科学研究只搞观察记载,至于耕地、施肥等等都由农场工人搞;现在教师参加每一项生产管理,作物栽培学教研组的教师参加了农场水稻耕地、施肥、划行、插秧、中耕、收获,并且和农场工人一起研究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丰产,全院师生不怕脏、不怕累,大搞积肥、保肥。师生们不仅参加农业劳动,而且还修建了校区几千米长的道路;为了节约用煤,他们还为食堂砍茅柴数十担。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已经形成了一种优良的校风。
(湖南农学院通讯组)
本报讯 为了适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要求,四川省乐山县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县初级师范等四所学校,分别迁到过去没有中等学校的偏僻乡村。
学校迁到农村四个多月来,在教学工作上,已经显示出优越性。各校首先妥善安排了全校师生到公社参加生产劳动,并充分利用生产劳动,在田间进行农业课讲授、数学测量和一些试验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了能及时运用,因而巩固了课堂所学得的知识。
这些学校还与附近的公社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从各方面进行对公社的支援活动。乐山初级师范,通过与附近严龙公社跃进管理区订立长期合同,使支援农业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师生们经常在课余与社员一起劳动,结合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帮助培训业余学校教师,还进行一些培育作物良种的试验。各学校师生在学习了一些劳动本领后,思想感情上开始缩短与农民的距离。当地的干部和社员,都称赞他们是好学校,好老师,好学生。
这些学校到农村后,中共乐山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有关部门以及当地各级党委,都给了这些学校很多帮助。公社干部和社员也像亲人一样地照顾他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