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加强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评“中国历史小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2
第7版()
专栏:书刊评介

加强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
——评“中国历史小丛书”
柯安 双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生产建设技能,同时也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要求了解我国的今天和看到我国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也要求了解我国的昨天和前天,就是说也要求学点历史,以便从我国丰富绚烂的历史遗产中吸取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营养。这种客观需要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问题。而编辑出版一套优良的历史通俗读物,则是作好这种普及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由吴晗同志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四十八种。这些书出版以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正说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在这方面的需要。
《中国历史小丛书》现在还只出版了一小部分,因此,我们还不能对它作出全面的评价。但是从已经出版的四十八种书来看,它的方向是正确的,质量也基本上是好的。这些书对于所写的历史内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一般地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战斗性。这样,就便于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向读者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在写作和出版形式上,这些书也大体上作到了文字浅明易懂,并且加了一些必要的插图、照片。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内容和增进兴趣。
但是,我们感到已经出版的小丛书,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商榷。
首先是书籍的选题问题。作为一套完整的通俗历史读物,它有必要在选题方面,作一个有系统的全面的安排,以便使得在这套丛书出齐以后,可以正确地反映历史上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已经出版的小丛书和出版者的介绍来看,选题的重点是放在“历史上著名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方面。这是必要的和应该的。这是因为阶级斗争的历史常常是由具体的事件所构成,并通过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编写历史读物,特别是通俗读物,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那就往往会流于概念化。而且,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又是最习惯于从事件和人物去了解历史的。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了这个方面,那就值得考虑了。我们认为,除了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中心这样一种写法以外,如果再增加一些以介绍某个时代的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状况为主的选题,就能更完整地反映历史的面貌。这是因为以上这些方面,有的固然是通过一定的历史事件和个别人物的活动来表现的,有的则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表现,而不是一个事件和个别人物活动所能包括的。就以历史人物而论,根据已经出版的小丛书和出版者的介绍,小丛书所选择的是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这也不够全面。正面人物固然要多写,就是历史上的“反面教员”也不妨写一点,以便树立一些对立面,更有助于读者了解历史上进步与反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此外,我们还感到有一点也是值得提出的,就是从已经出版的小丛书和出版者的介绍来看,写少数民族历史的选题限于“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事迹”,这也还可以扩大一些。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关于这一方面的题材,也是很有必要选取的。
其次,作为一套优秀的通俗历史读物,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向读者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按照我们的理解,就必须把一定的历史现象(包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分析,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正确地指出它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更要注意它们在今天条件下对于人民的意义和作用,使读者既可正确地了解历史,又可从历史遗产中得到启发、鼓舞和有益的经验教训。具体些说,在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要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与当时的阶级斗争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和分析,而不能孤立地记述事件和人物活动,并且还要考虑到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今天的读者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小丛书在这方面大体上是注意到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书还作得不够好。比如,有的书罗列了一些历史现象,缺乏应有的科学分析;有的书缺乏明确的阶级分析的观点,以致在分析和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在若干地方作了不妥当的论断。《洪秀全》一书中在分析太平天国未能实行“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土地政策的原因时说:“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有的地方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少地多,哪里能够让每个人都分得一份土地呢?再说,当时……进行着十分激烈的战争,土地又不固定,怎么能实行分田地呢?”这种分析没有接触到当时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因而也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明问题。《秦始皇》一书中说:人民“把和平统一的希望寄托到秦国身上”,原因就是“秦国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好像谁的力量最强,人民就把希望寄托给谁,而不管这个国家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要求。这种分析当然是不对的。应该说明,上面举出的这些缺点和错误,在四十八种书中虽然并不是个别的,但是就某一本书而论,它们只是表现在对某一具体事情和某一历史人物的某一方面的分析和评价上,是属于局部的个别的缺点和错误。不过,即使是这样,也还是应该注意的,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的表现。
最后,还应该提到写作的形式问题。作为供广大读者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它除了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以外,还必须有生动活泼、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中国历史小丛书》在这方面是比较注意的,大多数书都作得很好。但是,也有一些书的文字不够通俗易懂,写作形式也比较枯燥呆板。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缺点,是群众语言比较贫乏,有些地方用词用字不够确切。此外,这套书的插图的质量也还需要改进。比如,有些插图还不能和文字内容配合得很紧密,有些插图过于单调呆板。这些虽然都是属于技术性的缺点,但是对于通俗历史读物来说,这些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是我们读了已经出版的小丛书以后提出的一些商榷的意见。在这里,我们还要向历史工作者提出一个希望,就是大家都来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和通俗历史读物的编写工作。这当然不是说专门的学术性的研究不重要了或者可以不搞、少搞了,而是说要把普及和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有些历史工作者往往认为普及工作不是历史学家的任务,或者把普及工作看成是轻而易举的。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向人民群众正确地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乃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并且,编写出既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又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通俗历史读物,也确实是一件艰巨的事,这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掌握充分的材料,又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高度的表现能力和丰富的群众语言。现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小丛书编辑委员会的热心提倡以及作者和出版者的积极努力,《中国历史小丛书》得以陆续地出版,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努力,《中国历史小丛书》将会得到不断的改进,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