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太行水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3
第8版()
专栏:

太行水乡
柳影
一出沁县县城,只见百里湖上金光闪闪,碧波荡漾。东岸的花沿川坪上,“铁牛”发出了隆隆的巨响,西岸的制糖厂工地上,脚手架高耸入云。过了段柳桥,穿过十二坝,打个拐就来到了樊村。绕过气象站登高远眺,只见一方方的稻田,一片片的鱼塘。路西的动力站传来了隆隆的机器声,南面的田野里有着劳动的人群。这里正如人们称赞的那样:“村外村里鱼塘,微风吹来稻香,山区成了鱼米乡,一幅人间天堂。”
漫 步 观 鱼 塘
我们沿着平坦的方田公路,穿过藕塘、稻田,从西北走到东南,到处是蜿蜒曲折的渠道。管理区赵主任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樊村如今是水上翻身,一步登天,1959年全管理区三百六十八户人家,只种了六亩水稻,1960年一下就增加到五百零三亩,一户差不多亩半。
村里村外鱼塘就像葡萄串一样,大的几十亩,小的一、二亩;全管理区总共有六十个塘,水面二百四十亩,前后两年共放鱼苗十五万尾。只因为养了鱼,社员收入1960年就比1959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沿着环塘小路漫步西行,对面是水兵教练池。老赵说:“1959年以前咱这里不用说划船游泳,就连船是啥样子都不知道。1960年大不一样了,民兵们有二十七人会游泳,会划船,还有六个人能在水上射击。”边走边说,我们来到了圪芦河大桥,倚栏远望,又是一片汪洋。我问老赵为什么这里的鱼塘能搞这么多、这么好?老赵说:“第一,党的领导正确;第二,我们这里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问题解决得好,社员生产积极性很高,社员吃到了鱼,拿到了钱,干劲很大!”在村边的大路旁,有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正往鱼塘下饵料。老赵对我们说,这是管理区的集体鱼塘,任务交到生产队后,劳力由队里安排,这老人名叫温改花,她包干这两个塘。老人笑盈盈地说:“同志,公社化了人人有事干,俺村所有鱼塘全是辅助劳力兼办,一点也不用年轻人。”
喜 看 动 力 站
我们又往前走,离跃进门不远的一条支渠上,座落着一幢新瓦房,这就是动力站。白晃晃的流水从五米高处直泻而下,机声隆隆,水花四溅,两盘大石磨,一台碾米机,每天轮班生产。另外,还有一台七点五瓩的发电机,白天磨面,夜里发电,一天可以加工粮食三千斤。动力站的负责人时水旺同志,很熟练地操作着水轮机。他说:“水,真是无价之宝,俺们村就因为修起了圪芦河水库,流出了这么一条水,就省下十六头牲口,二十七个劳力。”说着他手往东南一指,
“去看看吧,插红旗的茭秆围棚,都是水磨、水车。”我们向着他指的方向走去,大水磨、小水磨一共十来盘,有磨面的,有磨粉浆的,有磨饲料的,有磨玉米轴的。水车有自动水车,高灌水车,不管那种都是以水抽水。老赵很有风趣地说:“水来到我们樊村非常听话,叫上就上,叫下就下,就是人的两只手,就是这些小水车,使全管理区的水地水浇地,由1959年的八百五十亩扩大到二千四百亩,占总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三。在圪芦河水库,我们参观了捕鱼队安的“迷魂阵”,滚钩、挂网、电捕试验等。返回来又看了发电站,这里安装有八十四瓩的发电机,高压电线分南北两路通到附近八个自然村,1960年5月又和城关大电厂接联起来,组成了一个不小的输电网。老赵充满信心地说:“有了电就可以促进农业高速度发展。”
樊村的过去和将来
太阳正当头顶,蒸汽化食堂的汽笛拉响了。大饭厅顿时热闹起来。吃饭时大家随便扯到樊村的过去和将来。樊村过去是出名的落后村,粮食亩产年年不过一百五十斤,国家征购任务一连七年没完成。1958年以后,三面红旗鼓舞着大家,人们有一股劲,决心要摘掉落后帽子,穷区赶上富区。党支部根据群众的要求,及时提出了新的号召:向水要粮,向水要钱,向水要劳力,向水要江南特产。党的号召,一呼百应。按说圪芦河水库北干渠流到樊村的水不到半个流量,只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群众的干劲冲天,仅仅一年就有如此巨变,照这样干它三年五载,樊村就会变江南,赛苏杭。党的英明的领导加上樊村人民的雄心大志,这就是樊村巨变的力量源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