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总结经验 提高干部 以身作则 带头示范 程海鳌热心培养青年干部 帮助黄村管理区干部学会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4
第4版()
专栏:

总结经验 提高干部 以身作则 带头示范
程海鳌热心培养青年干部
帮助黄村管理区干部学会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
本报讯 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公社党委书记程海鳌,下放到黄村管理区半年多以来,积极帮助区、生产队干部提高领导水平,推动了生产和各项工作。
黄村管理区的领导权,曾一度落在几个富裕中农和坏分子手里,致使工作处于下游。去年春天经过整党整社,才建立了以贫农、下中农为核心的领导,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但由于多数干部是新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全管理区的八十个区、队干部中,80%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工作积极热情、忠于党的事业;但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党的政策,不会走群众路线。有的有单纯任务观点,不讲究工作方法;有的不会合理安排工作,成天忙于事务。针对这一情况,程海鳌下放到这里后,就想尽各种办法,带领这批新干部不断前进。
帮助区、队干部及时总结经验,是程海鳌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每项工作做完之后,他总要组织区、队干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增长他们的才智。去年夏季,田间生产十分紧张,各个生产队都感到劳力不足,耽心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有些干部只是着急,缺乏适当的办法。可是,第二生产队的情况却不同,劳动出勤率经常是“满堂红”,工效也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程海鳌同志召开了各生产队全体干部会议,让大家谈自己的工作情况。有的说是劳力少,任务重,还有的是埋怨社员思想落后。第二队的干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实行了小段安排,任务到组,评工记分的经验:队干部把每段的农活提出来,通过定工小组(队长、会计、社员代表五人组成),把每块地需要做的农活,定出工分和质量、时间要求,写在木牌上插在地头。各作业小组包下任务后,就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且每天就在地头给社员评了工分,发了工票。因此,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很高,各项农活完成得又快又好。别的队听了二队的经验后,不仅使别的队学会了工作方法,而且从中受到了教育,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
程海鳌带领与培养新干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这就是以身作则。他常说:“老干部本身的一言一行,都是新干部的活教材。”因此,他坚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处处生活在群众之中,社员有意见也愿和他谈。前些时候,县委拨来了一笔水利建设工资款,二队队长刘小娃打算从中抽出一部分,给食堂买炭。对这种作法,社员有意见;但因为刘小娃平常参加劳动不够积极,没有和群众完全打成一片,社员有意见也不愿告诉他,却告诉了程海鳌。以后,程海鳌把社员们的意见告诉了刘小娃,他才知道社员们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社员参加水利建设,做工多少不一样,所得工资也不同;现在把工资款统一买成炭让食堂用,当然就违反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程海鳌用这一事例,启发大家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事要同群众商量;而要商量得好,就得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社员有话才愿意给你说。从此以后,刘小娃劳动更积极了,他处处学着程海鳌办事:进食堂带碗筷,下地带农具,遇事就找社员商量。社员们反映说:“小娃是程书记的好徒弟。”
黄村管理区的这批新干部,在程海鳌满腔热情的帮助和带领下,政策思想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改进。社员们在这伙年轻的“管家人”带领下,生产劲头很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