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以大帮小 以小补大 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6
第2版()
专栏:

以大帮小 以小补大
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中共吉林市委工业部部长 张益飞
1960年,吉林市的化学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在去年12月21日提前完成了1960年的国家计划。地方化学工业的几十种主要产品,产量都成倍增长。产品品种由五十七种增加到三百五十七种。劳动生产率、可比成本、上缴利润等,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土洋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大企业的有利条件,以大帮小,发展地方化工生产。同时,利用地方化工企业的力量,以小补大,促进化工“大洋群”的发展。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在1960年帮助吉林市船营、龙潭、昌邑等公社,利用大企业的废渣、废气、废水、废料,办起了醋酸钠、硫铵、电石等小型化工厂八十七个。仅1960年后七个月,地方小型化工厂就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处理废渣、废水八千三百多吨,废气十四万八千多立方米,生产了一百多种产品。全年地方化工厂为大厂生产了上万吨的化工产品,使小型化工企业成为“大洋群”企业的有力助手。
吉林市的经验证明,只有化工加工生产和化工原料生产同时并举,又以发展化工原料生产为主,才能使化学工业的发展有稳固的基础。吉林市地方化学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等感到不足。市委根据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原则,给县、区、厂指出了办“三酸、两碱”、酒精、电石等化工原料生产的方向。几个月的时间,许多化工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发展起来,并补上了某些化工生产的缺门。
地方化工企业建起来以后,抓紧进行了技术改造。例如,以大搞综合利用、多种经营起家的共信制油厂,1959年时用大锅大缸,利用葵花籽皮生产化工产品糠醛。1960年,职工们大搞技术革新,自己制造和安装了锅炉和蒸煮罐,使去年的糠醛产量比前年提高了十二倍。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也派出有经验的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化工技术推广队,分成电石、电解、硫酸、林产化工等组,到各县和城市人民公社进行技术指导,对促进新办的小型化工厂提高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市化学工业系统正在总结1960年的经验,并初步规划出了1961年增产化肥和农药的指标,为争取1961年农业较好的收成贡献力量。
(原载吉林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