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经常召开座谈会向群众求谋问计 江干焦厂少用煤多炼好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7
第3版()
专栏:

经常召开座谈会向群众求谋问计
江干焦厂少用煤多炼好焦
本报讯 据杭州日报消息:杭州市江干炼焦厂领导干部经常召开生产座谈会,向群众求谋问计,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连破洗煤、配煤、炼焦三大关键,去年12月份煤焦比比11月份降低0.82,结焦率提高9.83%,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座谈会上群众畅谈知心话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来,这个厂的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少用煤,多炼好焦,提出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入第一线抓关键。党支部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上级有关指示和文件,以整风的精神来检查过去的工作。在讨论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思想情况,群众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感到胸中无数。有的干部说:“这样看来,我们虽然人到了第一线,但还是没有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经过检查,大家认为:干部在领导生产和跟班劳动中,由上而下布置任务多,自下而上的讨论比较少;领导干部自己说得多,倾听群众意见比较少。
问题找到以后,党支部决定按照青年、老年、妇女等不同的类型,召开了生产座谈会。会上党支部书记、厂长简要说明了要求和目的,要求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参加会议的群众觉得有机会和领导谈心,的确很好,把心里话一古脑儿都说出来了。一边说,一边议,有的人发言好几次。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干部越听越感到自己过去深入不够。群众的意见经过分析,主要的是:关于领导作风、生产管理、技术革新以及职工生活福利等几方面的问题。党支部确定了三条处理原则。凡是应该解决又可以解决的,立即解决;应该解决但一时没有条件解决的,向群众讲清楚;一些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试验的,继续发动大家献计献宝。在生活问题上,也作出了六项规定,解决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群众很满意,心情更加舒畅,干劲更足,生产上出现了新气象。
一人一计就是千方百计
这个厂生产上的主要关键是如何提高精煤回收率和搞好配煤以及炼焦的操作技术。领导干部深入到洗煤池和炼焦炉旁多次召开生产座谈会。有时候碰到难关,便组织大家现场分析原因。通过灵活多样的办法,各方面的意见都反映出来了。这些意见初看虽然较“零碎”,但经过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经验后,问题就解决了。炼焦车间原来几种煤配在一起往往搅拌不匀,影响焦炭质量。第一小组的共青团员张妙根建议:先把各种煤按照比例堆好,再像建筑工人拌混凝土那样来拌。第二组组长戴志荣马上组织本组工人一边试验,一边改进,煤果然配得均匀了。但是人员不够。机修组长蒋长友就跑来献宝,他发动机工、木工大家出主意,找材料,造了一台搅拌机,使配煤工效大大提高,工人减少了三分之二。这样配煤这一关解决了。副厂长周有根说:“真是人心齐,泰山移”。
听多数人的意见也听少数人的意见
在召开座谈会解决生产关键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能够真心诚意地听取群众的意见。不但听多数人的意见,而且听少数人的意见,听不同的意见,认真地组织试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来这个厂洗选过的残煤中还含有好些精煤,党支部提出要设法把残煤中的精煤含量降低到10%以下。为了这件事,车间领导召开了许多次生产座谈会,大多数工人都认为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洗煤的流水量和操作技术,厂和车间的领导干部也认为是这样。只有青年工人韩水根与众不同,认为是残煤太湿的原故。可是这个意见开始时被忽视了。领导干部发动工人在操作技术上进行多次试验,精煤含量还是降不下来。大家正苦于没有办法,韩水根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次引起了领导上的重视,车间主任经过与老工人商量以后,决定按照韩水根的意见试验一番。他们把残煤堆到太阳下晒了三天,再重洗,效果很好,残存精煤一下子下降到6%。事后,大家又找了一下原因。原来,精煤吃饱了水,比重增加,和石块砂泥差不多,所以洗不出来。经过太阳一晒,又恢复了原来的比重,所以经过洗选就容易分离开来了。韩水根的意见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依靠群众万事不难
通过召开生产座谈会,使这个厂的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了群众观点。凡是碰到了疑难问题,就开座谈会,发动大家想办法,结果使许多看起来不好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备料车间的皮带输送机,由于安装不当,皮带磨损很大,急需检修,而修机工安排不出时间。运输工知道了,对领导说:包给我们好了。他们一天到晚管这些机器,胸中有数,只花了二天时间就把输送机改装一遍,运转正常了,皮带的寿命也大大延长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