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开展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18
第7版()
专栏:

开展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
宋林
在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一现阶段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的基础上,农村集市贸易日益蓬勃发展。集市贸易显示出了八大好处:(一)以国营商业为领导。带动了自由贸易,活跃了农村经济;(二)促进了社、队和社员调剂余缺,互通有无,有利于调剂群众生活;(三)鼓励了社、队和社员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家畜家禽的发展;(四)有卖有买,有吃有玩,社员开心、谈心、散心,是广大社员心情舒畅地度过假日、劳逸结合的良好形式;(五)既是买卖交易场所,又是宣传时事政策、活跃文化娱乐的场所,丰富并活跃了群众生活;(六)增加了社员收入,改善了社员生活;(七)进一步密切了农商关系,便利了国营商业收购、供应,解决了短途运输的人力和工具问题或缩短了运输路线;(八)为稳定某些小商品的市场价格提供了物质基础。社员们说:“集市贸易是打开农民仓库的钥匙”,这个比喻的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赶集、赶会,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集市,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为生产、交换和消费的纽带,而且起到了组织生产、促进生产的作用。解放以后,随着国营商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形成,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集市适应生产和生活集体化的客观形势的发展,许多商品性生产的产品按计划、按合同集中交售给国营商业,自给性生产的产品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由生产队进行分配;国营商业网(点)在农村普遍建立。这样,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购销业务,虽已由国营商业负担起来,但农村集市贸易在我国的经济生活领域中,仍是商品流通渠道的一个支渠。支渠与主渠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通和分配通过国营商业这条主渠,而大大小小的、大宗的和小宗的、集中生产和分散生产的商品品种是极其复杂的,组织这些商品的生产也是极其复杂的;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各种各样商品的要求也是极其复杂的。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依靠国营商业这条主渠是坚定不移的,可是,如果忽视农村集市贸易这个支渠,许多商品,特别是许多小土特产品的流通将会受到阻碍,生产将会受到影响,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甚至不容易满足,也不利于社、队和社员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何况,主渠的不少货源(商品和原料)是来自支渠的,须从支渠汇集到主渠,只有支渠畅通,主渠的若干商品才会源源不断,市场需要的许多商品,也容易得到应有的满足。可见,开展农村集市贸易,是关系到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货源极为丰富
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生产,开展农村集市贸易是非常必要的,也有着充分的有利条件。大家知道,青海省江河湖泊,深山草原几乎到处都有非常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发展山货编织,采集野生植物原料,发展油、酒和化工原料加工的有利条件。此外,每个社员都还有小块的自留地或若干自留畜,田边地角和其他闲散的土地也都可以充分利用,种植蔬菜瓜果,繁殖家畜家禽。资源丰富,门路宽广,这是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市场的客观条件。更加重要的是,广大社员在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对发展生产,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强烈的要求;加上农村人民公社现阶段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愈来愈高。这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充分运用这些条件,加以必要的组织领导,组织集市给以交换的场所,群众性的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生产必然会蓬勃地发展起来,并且将与农业、粮食生产互相促进。
贯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必须保证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农业与副业(多种经营)、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虽然有些矛盾,但实际上是个如何妥善安排、充分发掘劳动力潜力的问题。农闲大搞,农忙小搞,抓住空隙,进行突击,这是许多地区行之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用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力,各地也创造了不少有效办法。比如: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群众性的“小夏收”、“小秋收”突击运动;号召社员“出门不空手,回家一背斗”,社员上工和收工回家的时间都可以捎带生产,像采集野生植物、药材,拾牛粪、柴草等;开荒时可以结合进行挖蕨麻、药材、马连根等副业生产;闲暇时用一定时间从事编织山货等家庭副业;放牧员结合放牧,捡拾碎毛、皮渣、杂骨、捕猎山鸡、野兔等;勤工俭学的学生,敬老院的老人,以及盲哑残废等等,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和组织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商品生产。实际生活表明,正确贯彻政策,群众就会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同时,妥善安排个体副业。涓滴成江河,集小宗成大宗,这就是劳动力的潜力,解决农业与副业、集体生产与家庭副业生产矛盾的出路;这就是商品生产的源泉,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
市场活而不乱
“活而不乱,管而不死”,这是对集市贸易正常、健康地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管理——包括价格管理的准则。开展农村集市贸易,关键在于把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组织生产,促进生产,集市上上市的商品日益增多,买卖兴旺,市场繁荣,这就是达到了活的要求。市场活跃了,在集市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防止倒手转卖,弃农经商,以及其他违法投机活动,这就能达到不乱的要求。只有在活的基础上,即在上市商品日益增多的条件下,对某些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采取适当的行政措施,市场就会保持稳定。考虑乱与不乱,首先必须从活着手,放手发动群众,把农村市场搞活。相反地,如果单纯从怕乱出发,不首先考虑活而考虑管,必然会影响商品上市,就不可能达到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商品生产的目的。
也有人耽心农村集市上会出现自发势力自由泛滥,发展农村资本主义。首先必须明确,我们组织的农村集市贸易,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生产者直接进行交换或售给国营商业的集市贸易,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没有资本家、商贩参加的集市。特别是解放十一年来,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只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使他们懂得开展集市贸易对公社、生产队和社员的好处,就会使党的政策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遵守国家法令,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发展农村资本主义的条件是不存在的。
如何组织商品供应
有卖有买,购销两旺,是集市兴隆,农村市场活跃的标志。除了组织生产,鼓励群众带商品上集以外,国营商业部门必须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公社、生产队和社员。为买而卖,这是群众历来的习惯,现在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习惯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从商业部门来说,卖不仅是为了解决群众的需要,而且是为了以后买进更多的商品和原料(农牧副土特产品),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在农村进行收益分配和分配其他收入,购买力可能集中到市场的情况下,商业部门更应当充分准备货源,供应集市。
目前某些商品生产的增长还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但这仅仅是少数的商品,绝大多数的商品还是比较充裕的,何况,有一些商品货源(或原料)主要来自农村,集市贸易搞得好,就能使某些不充裕的商品逐渐充裕起来。商业部门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货源,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按计划安排的商品;一是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面向农村,就地取材,就地组织生产,比如最近已有不少地区组织地方工业、手工业生产顶针、火筷、皮钉等群众迫切需要的小商品,解决了市场需要;再是挖掘现有库存商品的潜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力量。据调查研究,商业部门的商品库存,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部分是当前适销甚至供应不足的商品;一部分是背令商品;一部分是群众需要的,但却积存在仓库里没有与群众见面的商品;还有一部分商品,经过讲明用途,指导消费,群众会购买的。通过细致的清仓排队,发挥商品的潜力,对增加市场商品供应量有重要作用。面向当地,面向仓库,加上对某些供应不足的商品采取措施,合理分配,加强经济政策的宣传,是安排集市商品供应的重要方法。
发展农民的商品生产
社员们说得好:“农村集市贸易是打开农民仓库的钥匙”。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把“钥匙”,农民的“仓库”就能打开了,商品生产就能日益发展。发展生产,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各级党委,各级财贸部门,特别是各级商业部门,都应当认真地抓好这把“钥匙”,普遍地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生产、发展商品生产。重要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把党的政策深入贯彻到群众中去,人人了解政策;促进生产,组织生产,首先把农村市场搞活;积极组织货源,放手(但须合理地)供应群众需要的商品。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展得好不好的标志,就在农民“仓库”里的东西发掘的多少,农民的商品生产发展了多少——上市商品的多少,品种、数量是否日益增多,农村市场是否日益活跃、繁荣。
(原载青海《红与专》1961年第一期,本报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