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经常向社员交家底 积极靠社员想办法 冯家峪公社精打细算管财务 缩减各项开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社员收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0
第1版()
专栏:

经常向社员交家底 积极靠社员想办法
冯家峪公社精打细算管财务
缩减各项开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社员收入
新华社19日讯 北京市密云县冯家峪人民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大大缩减了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开支,促进了生产,增加了社员收入。
这个公社经常向社员“交家底”,作为依靠群众贯彻勤俭办社的重要一环。从公社到生产大队(基本核算单位)的财务开支计划都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社员的意见。石洞生产大队一次开支计划公布后,有的社员对农具修理费一项开支提出了建议,主张本队自行修理农具来减少这笔开支,大队采纳了这个意见,节省了一百多元农具修理费。
这个公社在加强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发动群众讨论建立了一套财务开支管理制度。对生产费的开支,本着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建立了严格批审制度。管理费用项目多、范围广,为避免浪费,从公社到各生产大队都对这些开支项目作了明确的规定。通过群众讨论和制定的制度,干部和群众都能很好地执行。有的生产大队的桌凳家具不足,或早已破损,干部和社员就一起动手修理。干部们步行到县里开会,自带干粮,不领补助费和车费,自觉地减少非生产费用的开支。宝玉岭生产大队干部没有地方办公,也没有盖一间新房,社员主动腾出两间房屋租给生产队作为办公室。大队管车的人一条鞭子要用三年,有的鞭梢坏了就用马尾绳代替。干部、群众人人克勤克俭,办大小事情都精打细算,处处节约,使公社非生产性开支和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减少。今年一年全公社非生产性开支占总收入的万分之四,管理费只占总收入0.98%,总支出比去年降低26.8%。
冯家峪公社对生产费用的开支,也尽量发动群众想办法,节约开支。去年春天修谷坊时,需要铁丝三千斤,党委便发动了群众就地取材砍葛条和榆梢拧成绳子代替了铁丝,节省了两千多元。秋季收白薯时,有十二个生产大队需要白薯切片机,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制成锄草刀式的白薯切片机,代替了原计划购买的白薯切片机,省了许多钱。秋后公社原计划购买三台玉米脱粒机,经社员算细账,这些机器只用十天左右,使用率不高,买了这些机器会影响资金周转,因此决定由购买改为租用,节省了开支。公社对于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开支,该花的还是花,1960年用公积金购置的各种农具、农药和机械等就占22%。
这个公社能常年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主要是公社党组织发挥了战斗的堡垒作用。冯家峪人民公社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革命老根据地,有着艰苦朴素勤俭的革命传统。公社党委对社员经常进行勤俭办社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社员发扬了从长期艰苦斗争中养成的勤俭朴素的革命传统,鼓起社员更大的干劲。1960年在粮食产量上创造全县亩产的最高水平,迅速改变山区贫困的面貌,社员收入比1959年增加10%,91%以上的社员可增加收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