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这里为什么连续三年增产——介绍窑上沟管理区经营管理工作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20
第3版()
专栏:

这里为什么连续三年增产
——介绍窑上沟管理区经营管理工作在发展生产力中的作用
郝 成
窑上沟管理区是山西武乡县韩北公社的一个基本核算单位,境内沟谷纵横,地旱多风。但在最近三年中,生产却连年增加:1958年,粮食平均亩产二百二十三斤,比1957年增加4.6%,自然灾害频繁的1959年,平均亩产仍达二百三十二斤,比1958年又增加4%;1960年亩产二百七十三斤多,比1959年跃增17%。窑上沟不仅粮食生产搞得好,多种经营也发展得很快,三年总产值的递增率为27.4%、35.8%和42%。因而1960年社员的分配收入,已由1958年的二十七元多增加到五十二元。加上生产小队和社员家庭副业收入,每个社员的平均消费水平可达六十八元左右。
自然条件并不算好的窑上沟,为什么在公社化后,生产能够直线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很大呢?根据我们的了解,除了由于这里是老根据地,群众觉悟高、干劲大而外,公社党委和管理区总支认真坚持和贯彻执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坚持这一制度,他们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政治挂帅和物质保证相结合,是他们能够坚持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和推动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他们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坚持“三包一奖”和“四固定”,保证实现按劳分配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经验。
× × ×
窑上沟管理区,既有较好的合作化基础,又有以劳动模范王锦云为首的一批得力干部,所以经营管理一直是朝着日益完善的方向发展。公社化以来,他们的“四管一连环、一分八兑现”的配套成龙的经营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管理区的基本所有制,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所谓“四管一连环”,就是把生产安排、劳力安排、资金(财、物)安排和分配一环套一环地统一起来,订在一年早知道的图表中。每年年初公布,使干部明确本年经营管理上的大致方针,让广大社员眼明心亮,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订出“一年早知道” 齐心合力闹生产
在一年早知道的图表上,可以把经营管理中各方面的问题,集中地反映出来,告诉社员。一年早知道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小队的一年早知道,一种是社员户个人的一年早知道。生产小队的一年早知道,根据三包方案来制订,把各小队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得奖等项目,制成表格画在便于群众阅读的大墙壁上,哪个队完成计划后能有多少收入,能得多少奖励,一目了然。社员个人的一年早知道更具体,上边是全管理区的生产和分配计划,下边是社员户收入增减情况。在生产和分配栏内,有农林牧副工各业的收入和投资数,有收入分配中的总收入、生产费、管理费、税金、公共积累、折旧资金的扣除比例和绝对数,有社员分配部分的工资和供给的比例,以及每个劳动日按月可以预发多少工资。社员户的收入增减情况,是按基本劳动日的预发工资标准和供给部分来计算。制订一年早知道的过程,实际上既是民主制订生产计划和劳动规划的过程,又是财务管理推动生产的过程。1960年的一年早知道一跟群众见面,马上掀起了一个你出主意我想办法的献计运动,不几天就献出妙计五百多条。仅杨元德等提出因地种植的一项合理化建议,就增产了六万多斤粮食。
三包一奖 多劳多得
窑上沟管理区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认真执行了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
窑上沟管理区共包括着北上合、前沟、后沟等八个自然村,其中的圪道等村经营管理基础较好,从包工包产、三包一奖到以产定工,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公社化以后连续二年都执行了超产奖励。但是,也有个别单位如前后沟,连着二年没有很好地执行奖惩制度。三包一奖制度老是“春季订、夏季推、到了秋后一风吹”。由于制度执行不严,好坏不分,就影响某些小队不去积极完成包产任务。1960年春天,管理区经过总结提高,推广了圪道的经验,全管理区普遍实行了包产包成本制度。这是在三包一奖和以产定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内容。具体做法也是先包产(既包产量又包产值)、包工、包投资,然后把所包的工和投资分别计算出物化成本与劳动成本,从所包的产值中减去成本,得出劳动日创造的纯收入,这部分收入由管理区和生产小队按一定的比例分成,无故达不到原包纯收入计划的生产小队,也要按既定的比例赔偿。这种办法适用于农林牧副工各业,能把正产品、副产品统统计算进去,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核算的形式。
三包一奖方案订出后,各个生产小队,无不设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如李水中小队找到了野外打茅窖的窍门,各队急忙去参观,全管理区很快积下十万担好肥,省下了一批购买化学肥料的钱。这样就使全管理区的总收入增加了48%,而生产费却由前一年占总收入的30%多,下降到24%。全管理区十个小队,有六个得了超产奖。
三包一奖的基础是劳动定额。窑上沟管理区办社十年来,始终把劳动定额作为改善劳动管理的中心环节。最近几年,又把它作为坚持基本队有制的重要内容。1959年春天,管理区党支部还根据公社化以后的新情况,把五等十三级的劳动定额标准和计酬标准,修订为七级,好懂好记,便于执行。1960年实行三包一奖,开始了经济核算,这就要求定额管理更准确、完善。一开春,管理委员会又根据农林牧副工全面包产包成本的需要,将七级定额修订为九级,有定额的工种,由一百四十一种,增加到二百三十二种,更全面、更具体了。
财务公开账目清 精打细算成本低
如今的账目,就像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是窑上沟管理区社员对财务管理作出的公正评价。管理区领导上对财务管理十分重视,认为这是维护管理区基本所有制的一道关口。财务管理做的好,可以使全体社员勤劳节俭。因此,1960年不仅做到了账目日清月结、定期公布,还以财务管理促生产,使绝大部分生产小队通过完成包产任务,将各种包产计划内的产品,上交管理区统一分配,维护了管理区基本所有制。社员特别满意的是每月结合发工资,向全体社员宣布劳动日账。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既杜绝贪污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又发挥了社员的积极性。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管理区的财务工作一直很好,1960年以前就曾经发生过一些问题,如前后沟单独一个核算单位的时候,连一本正经账也没有,一百三十户就有八十户欠下七千三百元款,个别干部也七借八挪。这样,不只是劳动多的人分不上应得的报酬,反而把公积金也给占用了。财务不仅没有推动生产,还妨碍了生产的发展。1960年实行包产、包成本和按月发工资以后,财务管理才大大改观。
民主管理 人多智广
窑上沟管理区民主的气氛十足,干部们遇事总是跟社员商量。像生产计划、包产指标、劳动定额、分配方案、财务收支等等重大问题,不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不定案。为了便于吸收大家意见,在开社员代表大会以前,不是把要讨论的问题,交给各小队酝酿,便是领导干部分头深入下去,个别串连,交换意见。对三包一奖方案,劳动定额标准与计酬标准、分配方案等问题的讨论,往往要上下反复多次,直到社员大部分人真正同意为止。比如1960年春修订劳动定额,在正式讨论以前,各生产小队就作了充分的酝酿,先后贴出大字报五百多张,表达了各种人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代表大会,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认真讨论,最后才作出决议。这样,就避免了突然召开代表会的形式主义。使大部分社员,都觉得决议中包括了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努力实现。
不只在有关生产的事情上,干部跟社员商量,在财务收支方面,也都走群众路线。像包成本、确定生产费、管理费,必经社员讨论,就是日常开支,也不违背社员大会的决议。这套制度深受群众欢迎。
分配政策 家家满意
“四管一连环”,促进了“一分八兑现”。窑上沟管理区1960年正确地执行了党的分配政策。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供给、工资三七开等原则一一兑现:第一、少扣多分兑现。1958和1959两年,各项扣除较多,分给社员的部分少了些,社员有意见。1960年,扣除只占总收入的38%(其中公共积累占7%),将62%的总收入分给了社员,使社员的收入大大增加,人人满意。第二、增加收入兑现。全管理区四百一十四户,户户都比上年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在一百元以上的九十九户,增加收入在五十元以上的一百八十二户,其余一百三十三户增加的收入也在十元以上。社员们都说这是大办农业的开门红。第三、供给、工资三七开兑现。1960年分给社员的收入共七万五千多元,供给部分为二万二千多元,占30%,每人平均十七元;工资部分为五万二千多元,占70%,参加分配的共十二万多个劳动日,每个平均工资四角多。劳力多的魏丙生一户四个劳力,共分三百二十四元,比上年增加一百七十三元;人口多的梁德全一家八口人共分二百七十三元,也比上年增收六十八元。无论人多劳力少或劳力多人少的社员户,都非常满意。又一次用事实证明,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确实是我国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上的一个创举。尤其是按月预发工资制,更是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这里规定管理区按每月的包工数给生产小队发工资,生产小队则按每个社员每月实做劳动日预发,这样一来,哪个队工效高,节省劳动日,哪个队的工资标准就高,哪个队工效低,或浪费了劳动日,它的工资标准就低。韩生茂小队执行定额好,工效高,1960年6月份原包工一千六百四十二个,实做工一千二百九十三个,每工工资为三角三分;相反,刘连北小队执行定额不严,工效低,原包工一千一百二十六个,实做工一千二百多个,超出包工数,每工工资只有二角八分。这样做,大大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第四、评工记分兑现。第五、归还社员投资肥料款兑现。第六、基本劳动日制度兑现。第七、双包一奖,超产奖励兑现。第八、照顾差别兑现,使各小队之间口粮标准、工资水平和劳动日的分值有高有低,保持了必要的和合理的差别,对发展生产已经发挥了还将继续发挥着极为有利的作用。
× × ×
窑上沟管理区的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三包一奖制度所以能够执行得较好,大部小队都能超额完成包产任务,这是和他们几年来一直坚持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他们这一整套经营管理工作,本身也贯串了强烈的思想政治内容。从调查报告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与分配制度,都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方针,贯彻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根本政策,坚持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因而就能充分地调动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秩序,促进生产顺利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